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访新闻传播学院靳青万教授

zz.fjsen.com  2014-11-20 15:43:42  王若彬 陈夏枚 李进华 来源:  我来说两句

简介:靳青万,河南内乡人,现任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院教授、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编辑学与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已从事编辑工作30余年,共先后独著或合著著作10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代表性论著:《中国古代编辑史论稿》《编辑学基本原理》《编辑五体研究》等。创建了福建省第一家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和第一家编辑出版学研究所,是闽南师范大学唯一一个在超星学术网开视频公开课的教授。

静以修身 志存高远

黄昏美丽动人,在匆匆足迹中,在莘莘学子当中,仿佛只有我们逆人群行走,而后独倚长栏等待。每个人背负自己的任务,怀着自己的期待,期待快点采访到如春雨滋润学子干涸心灵的靳老师。

靳老师年近花甲,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两只明亮有神的眼睛,深邃且充满智慧。头发不浓却很整齐,他穿着整洁的白衬衫看上去很是精神,神态自若地坐在椅子上与我们交谈,一如印象中的和蔼近人,风趣幽默,开着蕴含着大道理的小玩笑。办公室的书桌上摆放了许多书籍和文件,还有一件瓷器,不禁令我们想起他的《中国古陶瓷文物鉴定论》、《从“韩熙载夜宴图”看我国青白瓷的始烧年代》等著作。从小小的饰物,便可知靳老师是一个热爱瓷器,热爱文字,且热爱生活的人,那么纯粹且那么有所追求。

靳老师讲述他自己人生三部曲:大学读中文系、而后研究编辑学、最后创办了编辑出版学专业。他很是自豪且满足地对我们说,很高兴能够在自己有限的光阴之中完成自己想做的所有事,这是很少人能做到。当我们提及高考,老师显得有些兴奋,宛如时光回到1978年高考。高考这个制度,在文革时期曾一度被废止,以至当时很少人想着读书。但1977年,刚刚恢复职务的邓小平同志迅速拍板恢复高考,几百万人开始参加了考试。但对于临时抱佛脚的绝大多数考生,考不上大学显得那么必然。靳老师讲述着自己从小就刻苦学习,即使在最困难的文革时期也记得要不断坚持学习。在那时,绝大多数人眼里,高考这个词意味着太多太多。它几乎是命运的指挥棒,在它来临之前,无数的学子耗费苒苒的光阴只为了它,而高考之后,这次的战斗结果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这是一次不可放过的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靳老师回忆当时自己深知高考重要性却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否考上大学,因为当时的大学录取率实在是太低了。此时,老师的脸泛起淡淡的红晕,激动地讲诉当时自己收到大学录取消息的模样——两腿发软,激动地不知所以。而后来他就清醒自我,明确志向,为自己的未来不断奋斗。

 

办公室书桌前方有一只茶几和几张长椅。老师的平时乐趣就是平淡而不乏味地边写文章诗词边品茗。老师讲到虽然这样的爱好大多年轻人都不喜欢,但它确确实实是可以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的,老师还意味深远的感叹道,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失传。老师常与各系各个专业的学生坐在长椅上聊天,即使再忙也会先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或是生活上的难题。靳老师说他平时都在办公室里处理事务,若是有学生来找他聊天,他是绝对地欢迎。老师还爱养兰花,如兰花般做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且最爱百灵鸟,认为它是最聪明的“编辑”,自学成材,会唱许多的乐器声,可以编辑优美的曲调。老师让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都要向百灵鸟学习,做个会自学,肯努力好编辑。

老师很珍惜时间,认为漫无目的的旅游不仅是耗费自己的金钱、是在虚度光阴。教导爱旅游的年轻人在游玩时可以意识流动,以物生意,将从风景中所得的感悟联系应用到实际。陆机在《短歌行》曰:“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人生短短几个秋,说起来也是弹指一挥间。老师严肃劝告大学生要珍惜时间,切不可认为人生的漫长,让时间白白的从你身边流逝。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像老师一般在短暂的时光之中,完成更多自己要做的的事,学到更多的知识。

身为世范 为人师表

靳老师发表过独著,参著著作10部,论文70余篇。但让我们吃惊的是,老师的著作不止局限于编辑学,还涉及到文学,历史,考古,文字,艺术等诸多方面。从这也不难理解靳老师能够打破狭义编辑学的框架,融汇多种知识,首创广义编辑学,为编辑学开拓一番更广阔的空间。

当然,靳老师的研究成果离不开他30余年的编辑工作,正是这一长期的编辑活动为他的广义编辑理论奠定了实践基础,为他著书立作提供大量宝贵材料。靳老师大胆地将中国编辑史的起点由甲骨文时期往前推至符号时期。将中国编辑史整整延长到一万年。这一大胆而新颖的理论刚一提出时曾引起学术界很大的轰动和争执。当谈及如何面对当时他人对自己学说的怀疑和争论时,靳老师笑了笑,坚定的说:“当时很淡定,因为自己做的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知道是靠得住的。”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把中国的编辑出版的历史往前推至符号时期,这一做法似乎只是时间上的小小改动。但是靳老师为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所付出的精力,时间和辛劳岂是旁人能轻易体会的,个中滋味想必只有靳老师才能明白。我们唯一可以窥探一二的便是靳老师对时间的充分利用。相比于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拿来读书,靳老师则把别人旅游享受的时间都投注到学术研究中。老师对学术研究的付出可见一斑。

如今,靳老师的著作不仅是闽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材,还被其他高校采用,甚至成为考研必备。靳老师的学说之所以会受到大家的接受和关注还离不开他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老师始终强调一点:“事实是驳不倒的,历史是不可伪造的。”老师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大胆猜想,谨慎论证。现在这种对真理的追求和坚守已是越来越少见了。靳老师对真理的追求是现在急功近利的年轻人最该学习的态度和做法。

百花成蜜 辛苦为谁

尽管靳老师一直把他的学生当做他的孩子,私下里跟学生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但当谈及关于对学生的教育方面时,他还是略带严肃地告诉我们,他很注重纪律,上课不准穿拖鞋,必须佩带校徽,不准无故迟到,不准上课睡觉,这是他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工作原则性强到甚至连别系的学生都知道他的威望。

靳老师还和我们分享了做研究需要具备的很重要的东西——志向。他解释说,志向并不等同于目标,而应该是大于目标,它关乎人的一生。古人常说的“立功,立言,立德”。诚然,靳老师如今早已著书立作,又后继有人,“立言”这一志向早已实现。

“大学生需要尽早立志,提高自学能力,注重学习方法,依据兴趣,连点成面,完善自我。实践活动可以丰富自身的阅历,要有选择地参与活动。”四年的光阴十分短暂,珍惜时间是每个人心中的戒尺,一次又一次地敲响我们心中的警钟,可彷徨却和迷茫仍久据我们的心头以至于我们只能让时光白白溜走却心急如焚。靳老师一针见血的话语让我们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志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靳老师鼓励我们适当地参与社团活动,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

被问及上课方式时,靳老师表示在他的课上很少提问学生,是为了避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也怕打断自己讲课的思路和激情。他认为大学生应具备头脑互动意识,时刻保持头脑思路清晰,与自己一起思考,使课堂传播知识更有效果。从而运用到实际中,让所教知识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上我课的学生都争坐第一排”,这位年近花甲的和蔼老人面对我们,扬起嘴角,不谦虚地自豪道。

靳老师讨厌功利性的学习,从来不给学生划重点,且认为找重点也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学生如果依赖老师划重点来考试,那就无法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划重点的做法反而是害了学生”,靳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老师的作用只是导读,学生要想真正学到东西关键是个人学习。

 

同样地,靳老师对自己女儿的教育方式也是如此有自己的一套。他的女儿早期在北京大学求学,现于澳洲留学。在过去的时间里,靳老师以身作则,一点一滴地引导自己的孩子在正途上越走越远。靳老师充分信任自己的女儿,教育她的方式是松弛有度的,不会强迫她做什么她不愿意的事,且认为父亲之于女儿应是良师更为益友。为人师表40余年,他认为不论作为老师还是父母都要谨言慎行,用好的言行来教导孩子,使其慢慢建立正确且稳定的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比传统的打骂教育方式来得更为有成效。

谈问成功的秘诀,靳老师说:“专注一件事三十年以上,肯定会获得成功。”困难之于人生,十有八九,关键是怎么顶住且克服困难挫折。有谁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支撑着自己走下去?是信念还是目标?在靳老师看来,是实力支撑自己走下去。实力是决定成功的绝大部分,而实力是需要积累出来的,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人才会是最后的胜者。最后老师劝导我们要为自己兴趣的术业专攻且坚持,且祝愿我们早日成功。

后记:在这个静谧的夜晚,我们似乎只是和长辈聊了个天,却又在交谈中学习到许多意蕴深远的道理。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们要开始定下志向,争分夺秒,以延长生命的长度。这次受益匪浅的畅谈将是我们不可忘却的一堂人生大课,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片言之赐,皆我师也。

  • 责任编辑:王佳佳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