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福利院首个孤儿成家 感恩命运转变带来的新生活

zz.fjsen.com  2015-02-09 09:39:38  黄颖 戴江海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孤儿成家 漳州市福利院首个

他喊福利院院长“爸”,感恩抚养他18年的养父母改变他的命运

 

新郎新娘给福利院谢院长敬酒

东南网2月9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黄颖 戴江海 文/图)18年前,邹福安叫党赐,是漳州市福利院的一名孤儿。昨天,他幸福地拥着身边的新娘,迎接参加他婚礼的所有宾客。

5岁时,他被一个收养的老人送到福利院,6岁那年,被漳州华安县马坑乡和春村的邹家收养。从此,他的生命有了家的意义。而养父母邹银女夫妇,也在这个儿子身上,从18年前那次山体滑坡吞没一家四口的灾难中重生。

昨天,特意驱车100多公里来参加婚礼的漳州市福利院院长谢俊波,高兴地接受新人喊他的一声“爸”。他说,这是漳州市福利院成立25年来,第一个结婚的孤儿;同时寄语新人:邹银女夫妇俩已经尽了父母之责,希望他们今后能行儿女之孝。

 

几乎整个村庄的村民都来参加他们的婚礼

摆喜宴60桌 好久没这么热闹

喜宴安排在中午。漳州市福利院和华安县福利院一行8人,带着满满的祝福前往漳州市华安县马坑乡和春村。村里的小学操场上,停满了前来参加婚宴的小车。一栋两层小楼房前,竖着显眼的大红拱门,拱门下,人来人往,楼房前,一溜儿摆着数十张桌子,坐满了前来贺喜的宾客。

新郎新娘站在路边,忙着迎接宾客。今年24岁的邹福安,已长成高大的小伙子,再不是以前喜欢跟在福利院工作人员后面的党赐。被邹家收养的这十多年,只要母亲有去漳州,就会带着他到福利院。这张喜帖,也早就为福利院的叔叔阿姨们准备了。

新娘子小王是南靖金山人。他们的爱情,是邹福安一位经常往来和春村和金山的叔叔牵的线。两人交往一段时间后,邹福安觉得新娘子心眼好,能理解他,小王觉得新郎人老实。就这样,他们认定了彼此。

昨日的婚宴,几乎全村的人都来了,60张桌子将家门口摆得水泄不通。村民说,村里这两年娶亲的人家,都没有这次的人多。

邻里乡亲的热情,仿佛回到了18年前,邹银女将小福安带回家的那次。那是一次灾难后的重生。

18年前的邹家 灾难后重生

1996年,因为山体滑坡,邹家的老房子被压塌,邹银女的公婆及一对儿女不幸被埋,全部遇难。当时,邹银女在外面做小生意,丈夫邹永南去疏通菜地积水,逃过一劫。

灾难后,邹家所有的一切也被埋在泥土下,只剩下这对夫妻俩。邹银女因结扎无法生育,华安县民政局便建议她去漳州市福利院收养个孤儿,并给她开了份证明。

那时,漳州市福利院的孩子不少,党赐个子不高,不大爱说话,就喜欢跟在工作人员后面转。邹银女看中了党赐较小的年纪,便办了手续,带回家。

回家中后,村里许多村民都提着东西来看望,关心这个灾难中挺过来的家庭。娘家人也松了口气,告诉邹银女,“你现在福气到了,捡了个儿子,可以平平安安过日子了。”

邹银女特别给养子取名邹福安,就是希望图个吉利。她说,小福安原来不怎么爱说话,跟着她回家后,就说顺溜了,这让她开心了好久。而且,本来不太好的皮肤,也日渐光泽起来。

 

酒席散后,邹福安养母(左三)带着儿子儿媳与福利院方合影

孤儿已成家

感恩命运改变

据漳州市福利院工作人员回忆,邹福安到福利院时,其实有5岁左右了,原先是一个老人收养的,谁也说不清,他是怎么成为孤儿的。

昨天,邹福安告诉海都记者,他至今仍非常清晰地记得那年,养母邹银女带着油条到福利院看他,带他回家的经历。他永远要感谢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有了孩子才像个家,我们夫妻俩也有了重新拼搏的奔头。”后来,邹银女又收养了个养女,是村里一个老人捡的。和春村书记邹志华说,邹银女夫妻俩都是诚实勤劳的人。那次灾害后,政府帮他们建了新家园。夫妻俩很自强,也很有生意头脑。先是在村里买卖一些衣服鞋子、农具,后来,村里自驾游发展起来,夫妻俩搞了个家庭旅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明年,邹福安想回到厦门继续打工。虽然邹银女很希望儿子儿媳留下来帮她照顾生意。但邹福安觉得,在家里靠老爸老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啃老,想趁着年轻,在外面做点事。

  • 责任编辑:林燕婷     标签:漳州 福利院 孤儿成家 感恩命运 新生活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