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南炮台1937-1938抗战风云 击日舰驱逐日寇

zz.fjsen.com  2015-08-19 09:10:25  陈青松 杨清竹 白志强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8月19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青松 杨清竹 白志强 文/图)蓝天,碧海,灯塔,大炮。

这里是厦门湾南岸,漳州开发区东南临海镜台山上的南炮台(亦称“屿仔尾炮台”)。“波荡烟尘”的门楣,历经138年的风雨,依旧镶嵌在炮台的大门上。推开沉重的木门,废弃的弹药库里,17枚28生克虏伯炮弹静静躺在那里,和炮台墙体上那些坑坑洼洼的弹坑一起,诉说着久远的战争硝烟。

 

南炮台见证着那段抗日的峥嵘岁月

1937年,抗战爆发后,南炮台与厦门岛上的白石头、胡里山炮台等一起,炮击来犯日军,击沉日军“箬竹”舰,重创日军。虽然究竟是谁击沉的“箬竹”舰,目前还没有定论,但这次厦门抗日保卫战的胜利,显然意义重大。华南战场上第一次击沉日舰,让日军在此后九个月的时间不敢再进犯厦门。

  

南炮台的墙体上,弹坑累累,依旧可见

筑炮台 卫海防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这一年,谢永杰出生在漳州开发区屿仔尾。跟屿仔尾炮台,谢永杰家有着三世情缘。谢永杰的爷爷谢教习,因为清末修筑屿仔尾炮台而来到屿仔尾,并在这里安家落户。

屿仔尾炮台系清代福建水师提督李新燕于1874(同治十三年)年6月倡建。1876年(光绪二年),继任提督彭楚汉在道光年间的炮台原址上,新建了这座仿西式炮台环形城堡——屿仔尾炮台。历时一年,炮台竣工。

炮台建成后,北面正对厦门港南水道,它从东北—北—西北方向,依次设立暗炮台七座,配大炮七尊,其中红夷火炮四尊,英国阿姆斯特朗前膛炮三尊,守军三百人,归练军右营兼管”,和厦门岛上的白石头炮台,共同扼守着进出厦门的海口。

“提督书画家”彭楚汉兴奋之余,欣然提笔写下“波荡烟尘”四个大字,镶嵌在屿仔尾炮台大门上。

漳州开发区企划部总经理黄清亮,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近代中国海防研究。他介绍,这些自清末就修筑的海防炮台,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寇来袭 痛击敌舰

站在屿仔尾炮台那尊仿制克虏伯大炮旁,头发花白的谢永杰抚摸着长长的炮筒,自豪地说,从小就听伯父李青山讲过,击沉日军“箬竹”舰的那一炮,是他开炮的,“他是我爸爸的结拜大哥,抗战时是屿仔尾炮台的炮长。”

漳州开发区企划部总经理黄清亮介绍,1937年抗战爆发后,为开辟华南战场,牵制日军,减轻淞沪会战的压力,1937年4月底,第157师师长黄涛接到电令,增派部队进驻厦门。157师积极备战,修葺炮台,建筑工事。通过筹划和构筑,厦门湾火力网,能有效阻击从各个方向驶来的敌舰。

1937年9月3日凌晨4时3分,日本南支那舰队第五水雷战队的驱逐舰,在空军掩护下,“箬竹”舰等突然驶到大担灯塔前,形成阵势,向厦门守军发起猛烈炮火攻击。上午9时许,胡里山炮台、磐石炮台、白石头炮台和屿仔尾炮台等,遭到日机疯狂轰炸和日舰的炮击。

随后,日舰向厦门鼓浪屿方向挺进,企图从厦门港登陆,占领厦门。在遭受炮火洗劫后,厦门湾各个要塞炮台稍作整备,组织反击。上午10时许,来自胡里山炮台、磐石炮台、屿仔尾炮台和白石头炮台大炮相继打响,打得日军不敢靠近,只好在日机的掩护下,仓皇往鼓浪屿方向逃窜。

击日舰 驱日寇

“鼓浪屿当时不能打,住着很多华侨,还有万国租界在那边”,黄清亮称。日舰一直龟缩到下午两三点,在取得日军空中支持后,由鼓浪屿向青屿方向逃窜。

这时,驻守在屿仔尾炮台的守军观察到敌情后,立即向主台官何荣冠报告,屿仔尾炮台的守军立即进入战时状态,瞄准并紧盯日舰逃跑行踪。

待日舰进入克虏伯大炮攻击射角之后,由主炮手李青山操作,“轰”的一声巨响,一炮中的,驱逐舰“箬竹”13号猝不及防,右舷中弹。

谢永杰说,伯父李青山曾告诉他,屿仔尾炮台守军事后又发射了两枚炮弹。一会儿,“箬竹”13号驱逐舰右舷大量进水,开始倾斜,其他二舰见状赶紧在左右护航。至下午4时许,三舰往青屿方向的“长礁灯塔”逃窜,被击中的“箬竹”舰在塔角附近的沙滩上冲滩,舰上日军由其他舰救走。

深沃村村民王倚门曾目睹了日舰冲滩的情景,“日本军舰受伤后跑不动了,想冲滩自救,后来,在对开灯塔附近沉没,在退潮时,桅杆的日本旗和炮楼的一小部分还露出水面”。第二天,王倚门还趁涨潮划着小舟攀上军舰,撬下几块墙板,把它做成板凳。

1938年5月10日,日军改从厦门东北部再度进犯,厦门沦陷。13日清晨,屿仔尾炮台国民军守台官兵誓死固守,与敌军进行顽强战斗。在日机日舰的轰炸中,火药库、大炮要件以及轨道等,悉被炸毁。20人守军一直坚持到13日下午,阵亡五六人,才不得不退出战斗,退守至后面的鼎仔内山。

日军攻入屿仔尾炮台,对南炮台设施进行损毁破坏,几小时后退出。“整个炮台都被炸毁了,当初击中日舰的大炮被日军用硫酸损坏了”,谢永杰说。

炮台疑云 谁击中的?

不过,屿仔尾炮台击中“箬竹”舰的说法,尚未定论。此前,厦门的文史学者认为,击中日舰“箬竹”舰的是湖里山炮台,因为史料未记载,南炮台曾有过28生克虏伯大炮,而湖里山炮台却有,也只有28生的克虏伯大炮射程才能打中敌舰。

对此,黄清亮认为,“南炮台应该有2尊克虏伯主炮,一尊17生,一尊28生”。他拿着尺子在主炮的基座上量过。“这个基座肯定是28生克虏伯大炮的”,黄清亮说,经他测量,该大炮的内圈直径达8米,足够安装28生的克虏伯大炮。

黄清亮介绍,1896年,清政府购买了2门28生克虏伯大炮,花费16万两白银,光运费就10万两,在胡里山炮台安装一门,另一门不知所终。黄清亮称,经漳州文史学者研究,另一门28生克虏伯大炮可能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从厦门移到屿仔尾炮台,“北岸炮火已经很密集,南岸屿仔尾炮台炮火不可能这么弱”。并且,南炮台弹药库现存有28生克虏伯大炮炮弹。

究竟谁击中的“箬竹”舰?目前,可能唯有海底的“箬竹”舰自己知道了。2008年,经国家和省水下考古队勘探,“箬竹”舰现沉于漳州开发区深澳湾海域沙滩,2008至2010年由漳州开发区填海掩埋。

2007年,漳州开发区管委会开始修缮南炮台,丢弃在荒草中的“波荡烟尘”门楣、埋在围墙下的内膛,还有未爆炸炮弹的红衣大炮纷纷现世。南炮台由此焕然一新,成为该区海防文化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爷爷,这门大炮真的打过日本人吗?”站在五星红旗下,望着远处的克虏伯主炮,78岁的谢永杰微笑着,给前来参观的小学生,讲起爷爷、父亲曾经历和看到过的故事……

【相关新闻】

漳州南炮台克虏伯大炮保卫战中击沉日舰“箬竹”号

东南网8月19日讯(海峡导报导报记者 王龙祥 文/图 通讯员 廖静怡 实习生 郑莹)1937年9月3日,入侵厦门海域的日本“箬竹”号驱逐舰,被拦腰击沉。这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不久,第一艘被击沉的日本海军现代军舰。这次战役,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厦门要塞保卫战”。“箬竹”号敌舰到底是被谁击沉的?许多学者认为,是胡里山炮台击中的。不过漳州开发区企划部总经理黄清亮则认为,真正击沉“箬竹”号驱逐舰的,就是南炮台的28生克虏伯大炮。

 

复制的克虏伯大炮

昔日“功臣”依旧威武

漳州开发区镜台山上,屹立着一门克虏伯大炮,黑洞洞的炮口,直指茫茫海面。

不过,这门大炮只是个仿制品。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老年协会会长陈元财说,原来的那门克虏伯大炮,要比现在的这个仿制品要大一倍还多。虽然只是个仿制品,但依旧威风凛凛,雄视万里海疆。

这座素有“天南锁钥”之称的炮台,与厦门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互为犄角,拱卫着祖国的东南大门。

历经70多年的风雨,城墙上的累累弹痕依稀可见,破损严重的地方,已经修缮。

城墙内,破败的兵舍、战壕、弹药库、练兵场等遗址,历经岁月风雨,依旧清晰可见。

 

历史悠久的南炮台

一炮“走红”击沉日舰

黄清亮介绍说,当年厦门是日军攻占的战略目标。1937年9月3日凌晨4:03,日本南支舰队第五水雷战队的驱逐舰,在空军掩护下,“箬竹”舰等突然驶到大担灯塔前,向白石头及曾厝垵海军机场发起炮击,同时也猛攻胡里山炮台。

日军并向青屿鱼雷发射站及各炮台猛烈轰击,向鼓浪屿方向挺进。上午10时许,胡里山炮台、磐石炮台、屿仔尾炮台和白石头炮台相继还击,日舰不敢在攻击区掉头,只好在日机的掩护下,仓皇地往鼓浪屿方向逃窜,再向青屿方向逃窜。

驻守在屿仔尾炮台的守军观察到敌情后,向主台官何荣冠报告,屿仔尾炮台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待日舰进入屿仔尾炮台克虏伯大炮的攻击圈后,何荣冠下令开炮,由主炮手李青山操作,“轰”的一声巨响,驱逐舰“箬竹”13号猝不及防,右舷中弹。

中弹后的“箬竹”右舷大量进水,开始倾斜,在随后赶来的“羽风”号等舰艇的护航下,往青屿方向的“长礁灯塔”(日本防卫厅记载的是“与葡萄山对冲的灯塔”)逃窜。

中弹的“箬竹”号在塔角附近的沙滩上冲滩,舰艇上的日军登上护航舰艇逃走,只留下冒着熊熊烈火的“箬竹”舰。

 

南炮台内出土的炮弹

填海筑路 发挥余热

也有学者认为,真正击沉“箬竹”舰的是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

黄清亮认为,首先时间上不对,“厦门的一些学者说‘箬竹’被击沉的时间是上午9时许,可是经过人证证明,击沉的时间,是下午四五点钟,这明显有出入”。

此外,一些学者还认为,南炮台上根本就没有28生的克虏伯大炮。“后来我们从弹药库里挖掘了十多枚28生炮弹。”黄清亮说,如果没有28生的克虏伯大炮,那么备这些炮弹干吗?“我们后来找到了当时的见证人王依朦,龙海港尾镇深沃村人,今年90多岁了。王依朦还记得,那天下午四五点钟时,听到了巨大的炮声,跑到山上(将军山)看,发现一艘舰艇停在沙滩上并看见日军撤走,他就跑到舰艇上,拿了一张凳子回家。”

 

黄清亮(左)和谢永杰在测量炮座轨道尺寸

据黄清亮介绍,当年南炮台共有2门克虏伯大炮(17生和28生)、3门阿姆斯特朗前膛炮和3门红衣大炮(土炮)。

 

南炮台旧址上的古城墙

那么曾立下赫赫战功的那门克虏伯大炮到底去哪了呢?导报记者从倚靠在墙角的一块石碑碑文中发现,“主炮于1953年修建厦门高(崎)集(美)海堤时被拆除”。

当年参与该炮拆除的财叔和谢永杰介绍说,为了搬运这个庞然大物,大炮被切割成一百多斤一块,然后用船运走,用于修建厦门到集美的海堤。

如今,南炮台已经成为一个爱国教育基地,每天都有无数市民前来参观。一颗颗炮弹、荒废的兵舍和布满弹坑的城墙,无不记录着闽南人不屈不饶的抗日精神。

  • 责任编辑:林燕婷     标签:漳州南炮台 日寇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