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漳州市委关于制定漳州市“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zz.fjsen.com  2015-12-07 11:33:07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三、着力协调发展,推动发展结构和谐平衡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区域、城乡、基础设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在加快重点区域发展中提升实力,在协调发展中拓宽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后劲。

(一)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统筹开发沿海经济发展带资源,构建内陆生态经济发展带绿色生态屏障,形成“一个中心、两大城镇群、两大发展带、四大经济增长极”【一个中心即中心城市核心区,两大城镇群即中心城市城镇组群和环东山岛城镇组群,两大发展带即沿海经济发展带和内陆生态经济发展带,四大经济增长极即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厦门港南岸新城、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东山岛经济区域】的区域发展布局,构筑分工明确、重点突出、发展协调的区域新格局。引导项目、要素、人口向两大城镇群和四大经济增长极集聚,引导内陆生态经济发展带重点发展生态产业。各地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发挥各自优势,找准发展定位,凸显发展特色,增强发展活力,竞相加快发展,为全市发展多作贡献。

打造产城融合的四大经济增长极。实施重点突破、重点带动,加快建设四大经济增长极,用全市1%的土地(古雷石化基地)创造50%的工业产值。

——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举全市之力推进古雷开发建设,全面提升规划布局与安全环保,完善设施功能配套,加快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推动石化产业链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加快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石化基地。申报并运作好海关综合保税区、深化两岸石化产业合作示范区,适时申报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石化产品交易中心。加快石化新城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推进与漳浦县城产城良性互动发展。

——厦门港南岸新城。坚持“城市、产业、港口、生态”四位一体,突出湾区新城、都市岛群,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和公共配套服务体系,努力建成践行“五个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精心打造“对外更加开放、与台湾深度合作、与周边地区联动协调发展”的新兴生态型港口工贸城市,实现漳州城市中心东移、从“沿江到环湾”的跨越式发展。

——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发展文化创意和休闲健康产业,加快建设两岸高新产业合作重点区、闽南文化生态产业示范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新城区。

——环东山岛经济区域。加快产业聚集,培育壮大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提升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快捷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努力建设环东山岛城镇组群、国际高端旅游目的地、闽粤跨界产业合作示范区、对台产业深度合作区。

统筹推进其他重点开发区建设。各县都要建设一个标准化的工业园区。实施开发区、工业区整合提升工程,优化园区布局和功能分区,明确产业定位和主攻方向,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承载大项目的能力,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重点产业,打造一批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高标准生态示范园区,提升开发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贡献,用全市5%的土地(开发区、工业区)创造90%以上的工业产值。按照“利益共享、合作双赢”的思路,引导建设跨市域或跨县域的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发展“飞地工业”“飞地项目”。

(二)推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绿城、花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建成九十九湾“闽南水乡”,提升古城保护开发水平。加快实施“中心东移、跨江南扩、面海拓展”发展战略,加快厦门港南岸新城和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步伐,统筹城市西部、北部片区发展,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完善功能配套,美化、花化、绿化、亮化市区,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发展楼宇经济,提升中心城区经济占全市的比重,提升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吸引力、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实施城市管理网格化,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互联互通,加快市内同城化步伐。适时推动行政区划调整,使行政区划与发展战略相适应,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组群同城化、现代化。

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完善城市功能和政策配套,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两大城镇群内城乡规划、产业布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资源保护的协同,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差距。实施“大城关”战略,促进县城扩容提质。持续推进省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和杜浔(古雷)、角美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深入开展漳浦、东山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东山、长泰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引导整村搬迁到城镇或工业区。解决农民进城动力和进城后生产生活问题,加大户籍、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配套改革,实施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程,引导就地城镇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大村改居力度。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县域镇村体系,统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分类分阶段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危房改造。加强乡土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村落的保护传承,大力创建生态示范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加大“两违”整治。继续开展“百村富美乡村创建、百村环境整治”的农村建设“双百”行动,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打造不同类别的富美乡村建设模式。

  • 责任编辑:林育煜     标签:中共漳州市委 “十三五”规划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