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简介

zz.fjsen.com  2016-01-13 18:30:42   来源:  我来说两句

云山书院

云山书院外景

林偕春(1537~1604年),字孚元,号警庸,祖居福建云霄东厦镇佳洲岛,长于莆美镇前涂村。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云霄县明代乡贤。他经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历官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编修,湖广按察司副使、两浙学政、南赣兵备副使、湖广布政司右参政。他立朝勤政刚直,居家心系民瘼,卒后钦赐祭葬,是一位被大学士黄道周尊称为“先正伟人”、孝廉双馨的历史名贤。

宦海浮沉的忧民情怀

林偕春从小就接受正统儒家文化,饱学经邦济世之道,确立了崇尚高洁、坚持操守和高风亮节的人格。他刚正耿直、不畏权势、坚持原则的秉性,在官场上屡遭嫉妒和报复,仕途几经磨难而坎坷不平。林偕春于万历元年(1573)以经筵展书官之职,奉诏纂修穆、肃宗国史文《先朝实录》后迁编修。此时神宗年幼,首辅张居正揽权柄国。在为张居正母亲撰拟制诰时,张居正要求增改褒言,林偕春以“王言有体”坚执不从,并因秉笔直书而遭排挤,调任湖广按察司副使。但楚地为张居正故乡,林偕春深知其险恶用心,断然致仕而返。万历十年(1582年),复被起用,督两浙学政,破格让陶望龄等人才脱颖而出。不久因拒绝直指使勒索受弹劾离职。万历十三年(1585年),调补南赣兵备副使,以惠政平息寇患。次年迁湖广布政司右参政分守荆西,在抗旱赈灾中救济百姓于水火。万历十五年(1587年),又因性格坦直,不随与时俗低昂而遭京中妒忌者造谣中伤,第二次弃官归里。自小生长于农村的林偕春深谙闽南世见民情,时刻不忘报答家乡父老。无论入朝为官,还是退隐归里,都乐为桑梓做好事。有一次云霄侠少扰乱社会治安,参戎与巡海宪臣奏议派兵镇压,他闻讯后即向朝廷奏明滥用兵革的弊端,避免了一场兵祸。那些不法之徒无颜立足,从此销声匿迹、知恩悔改。汀潮盗贼犯境时,漳州太守唐麓阳与驻节总兵计议调南路参将驻扼云霄镇城,他修书恳论官多民扰弊端,很快促其罢设。他又为乡民请免公溪泥舶税,被地方官忌恨而不为憾,充分表现了政治上爱国、道德上忧民的高尚情操。

云山书院一角

改革弊政的远见卓识

作为一位积极入世的正统封建文人,在民生疾苦、国运衰竭、社会风气日益颓靡的社会现实中,林偕春极力主张通过政治革新来治国兴邦。他站在改革者立场上,敢于针对弊政直抒政治主张,把改革矛头直接指向显赫的皇室贵。其思想内容是进步的,想法也是大胆的。他认为治理天下要实事求是,指出“安内在息民,息民在择吏;攘外在练兵,练兵在选将”,承认民和兵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强调治理的责任在于吏和将。他又提倡厉行节约,并就针对解决军队给养问题,毫不客气地提出要以节约为本,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铺张浪费和腐朽糜烂,表现了鲜明的人生态度和正直的思想立场。林偕春强调改革弊政、选拔贤才的重要性,对治国兴邦充满期盼。在现在看来,这些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思想和政治主张,对于巩固封建王朝统治,实现国家富强将大有裨益。但无奈奸佞当道、明廷腐败,这些主张严重地触犯守旧贵族根本利益,以至对招来的排挤和打击仍蹈厉不悔。

林太师公改造后

严守节俭的清高风范

林偕春虽为一名高层封建官吏,他立朝刚直、清正廉明,也严守节俭、好修不懈,以至常令生活难以自给。当其首次致仕家居时,因两袖清风,生活拮据,人情冷漠,以至于“出不能谐时,返不能安居”,不得已带着老父与妻子北行赴京。中途又限于路费,寄父于友人处。更有甚者,在途经浙江太平时,他又因长途浩费,只好把妻子也暂寄太平,却不料东道之主,忽然以丁忧离开。时局冷酷无奈,经济何其窘迫,但他宁肯身躬贫涸,苦守清规,也不随与时俗低昂。他赋闲家居时,按明制官员致仕家居,照例每月由地方发给车马费,他一概辞谢,说:“我安步当车很是舒适,怎能增加地方的负担!”表现了他铮铮硬骨、朗朗襟怀以及毕生自奉节俭并身体力行的清廉秉性。

德泽两岸的先正伟人

林偕春一生光明磊落,匡扶正义,仕途坎坷却凛然不屈,权势压顶仍刚正不阿,清廉勤政且业绩卓然,忧国忧民而鞠躬尽瘁,淡泊名利留道德文章,高风亮节以长昭后人。他的爱国情怀,在道德文化上秉承了传统儒家仁爱、仁政等思想的丰厚积淀,汲取了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底蕴;在情感层面上根植于对平民百姓的朴实感情,更发乎对闽南这块土地深厚的乡土情结和对家乡民众深切的同情爱怜。

林偕春著述甚丰,除了载入《明史·艺文志》的《云山居士集》及参与编修《实录》、《承天大志》、《漳浦县志》外,还著有《三国志摘》、《晋书北史抄略》等,为后世留下《安攘要论》、《边防总论》等见地犹深的经世华章,至今仍具有借鉴价值,其道德文章气节,是留给后世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林偕春一生光明磊落,匡扶正义,他不畏权势, 刚直正派, 清廉勤政、举贤任能,并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林偕春“真爱给黎民”。逝世后被百姓奉为神明,建庙祭祀,尊称为“太史公”,成为一方保护神。相传他于隆庆间(1567-1572年)曾侍读于太子,故民间又尊称其为“林太师公”。

林偕春鲜明的爱国思想,历来深受人们尊崇和景仰,闽南、粤东诸县和台湾南投、台中及东南亚一带,也有分香供奉着他。(汤毓贤 周奋志)

  • 责任编辑:漳州频道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