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漳州频道> 区县要闻> 平和县> 正文
分享到:

平和六成楼传奇:清朝道光29年,县令为其揭开楼匾

2016-04-23 22:15  来源:东南网  作者:黄志耀 杨武牧  责任编辑:陈惠华  我来说两句

 

    清朝道光29年春天的一天,高坑乡(现在的国强乡)溪坪自然村热闹非凡,大家正等待着一位神秘的贵人揭开新建成的圆土楼——“六成楼”的楼匾的红布。究竟是什么贵人呢?大家一时也说不清楚,只有天知道。
   原来,“六成楼”从道光24年奠基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建成,历经五载,是时,楼主陈乘云恰好80大寿,可谓说是双喜临门。这样的大喜事,在农村不多,因为要建一座土楼已经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何况是建第二只土楼。因此,陈乘云决定在做80大寿之日揭开楼匾,子孙们听说都非常赞同。于是,族亲就请来左右乡邻的地理先生、日师择日,但这些先生们找的时日,楼主看后都不甚满意。
 

 
  一天早上,在新建好的土楼前,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大家都不认识他,只见来人直接找到陈乘云道:“听讲陈老先生要举行‘双庆’,请了好多先生择日,都不合你心意,今天我特意也找了一个吉日良时,请你过目。”说着就从背包里拿出一张红纸献给乘云,陈乘云接过红纸一看,皱起眉头。你道是什么呢?原来这位先生找的时日是在正月的一天,日子虽然是普普通通但不可挑剔,时辰却犯嫌。根据推算,这天的午时是凶煞时,先生们一般都不敢用,除非有“贵人星”破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懂点地理的陈乘云深知这个时日暗藏玄机,他不敢大意,沉思良久,仍然下不了决心。
 

 
  陈乘云本来就是一位好客之人,他知道这位神秘人物大有来头,就请他住下慢慢再做打算。这位客人看乘云情真意切就住下来。晚上,乘云热情款待。座谈中乘云得知这位不速之客姓廖,家住江西赣州,人称“赣州仙。”前些天在坂仔镇做地理,听见好多同行在议论高坑乡六成楼的事情。于是,天生好奇的廖先生就默默记在心里,然后就择了一个时日,当坂仔镇事情办妥后就跑到高坑六成楼。
 
  话说第二天,乘云与这位廖先生起了个大早,在新建好的楼前走个遍,他要现场重新印证他择的时日的准确性。通过现场详细观察,他自豪地笑了,因为他择的时日以地理非常融洽。于是,他对陈乘云说道:“就用这个时日,‘贵人星’肯定会莅临‘六成楼’,这样不但破煞,今后楼里黎民百姓也会富贵无比。”陈乘云看赣州仙成竹在胸的样子,就同意了。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间就到正月。一天早上,春光明媚。六成楼前张灯结彩,楼前的花溪,水流清澈透明。溪中‘小岛’,那六棵的老桃树,提前怒放盛开,整个景色美不胜收。

 
 

“先生,今天是什么贵人为我们揭牌?”一位大伯从左边一直走过来,到了赣州仙面前问道。“天机不可泄露!”赣州仙诡秘一笑说道。不觉间,午时已经到了,这可急坏了楼主陈乘云。只见他走来走去,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他埋怨自己轻信这位素不相识的赣州仙,这可如何是好。正当他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时,奇迹出现了。

对面溪岸边出现了一队人马,其中有一辆轿子。大概又走了二十米远,只见轿子停下来,从轿子里走出了一个穿官服戴官帽之人,这位官人一下轿就往六成楼望了望,然后走下溪岸,几位公差紧跟着,来到人们预先准备好的竹排边。“大叔,对面楼前这么热闹是做什么?”官人问道。

 

“今天是大喜日子,是我们楼主陈老先生做八十大寿和为新楼落成揭牌。”

“哦!八十大寿和新楼揭牌仪式一起,怎么会这么凑巧?”

“是很凑巧。”

“带我们过去好吗?”

“今天我们就是专门为客人摆渡的,请大家上吧!”

六成楼前,一直关注竹排这边的赣州仙,看见这位官人上了竹排,七上八下的一颗心终于平静下来。看着竹排慢慢划过来,赣州仙迅速指挥预先准备好的鼓乐队敲起来吹起来。顿时,整个花溪两岸锣鼓喧天,竹排上的人不时挥手致意。

片刻间,竹排来到岸边,赣州仙与陈乘云迅速走上前迎接。 

 
 

“不知县老爷驾到,有失远迎。” 赣州仙与陈乘云不约而同地说道。原来这班人马一下轿,赣州仙就看的清清楚楚,他对楼主肯定地说道:“在这山沟沟里,能坐轿的又跟随一大帮公差的肯定是当今县令别无他人。”当竹排一近前,果然不出他所料。

“听说楼主陈老先生今天做八十大寿又逢新楼揭匾,这双喜临门,本官遇到自然要来祝贺祝贺。”县令说道随着大家走到楼前。

“正午时间已经到了,请县老爷为我们揭牌!”陈乘云对着从乡亲说道。县令事先没有准备,听陈老先生一喊,不由自主地走上台阶双手拉下红布巾,“六成楼”三字迅速呈现出来,随即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这天下午,县令与闻讯赶来的“乡政府领导”一起把楼前楼后看了个遍,县令站在楼前放眼远方时,心情赫然开朗 。当他眼球往上看时,溪中央那个似小岛上面盛开的六棵桃花,更加妖娆。这时,花溪的水神好像知道县令的到来,轻轻地飘来一阵溪风,盛开的桃花含笑翻动,好似向这位贵人说:欢迎县老爷为“六成楼”揭牌。

大约半个时辰,大家回到楼里时,陈乘云看县令心情很好,就命人拿来笔墨请县令题词,县令二话不说欣然写下“福寿兼隆”四字。众人拍手赞扬。

 
   如今,六成楼人把这块县长题写的牌匾,作为一种荣耀,一代一代流传下来。那么这块具有历史价值的牌匾为什么没有落款呢?据说当时由于县令一激动,竟然忘记把自己的名字写下,大家一高兴也忘记提醒,致使这块牌匾没有落款,留下遗憾。(黄志耀 文/ 杨武牧 图)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联系电话:0596-2956089 广告服务:0596-2960867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6-2956089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