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漳州这样做!解读2023年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zz.fjsen.com 2023-01-03 15:00:24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漳州1月3日讯(本网记者 林永清)1月3日上午,漳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市人民剧场隆重开幕。会上,漳州市市长王进足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漳州做了哪些成绩?2023年,漳州又将怎么做,报告中都释放了哪些民生利好?2023年,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告诉你! 过去一年做了什么? 过去一年,漳州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700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41亿元、增长8.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5亿元、增长16.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出口总额增长15.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市辖区)涨幅控制在2%左右,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关键词:抓产业、抓工业 过去一年,漳州推进“千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加快培育9个千亿级、5个超五百亿产业集群,新增新上“四上”企业1497家、比2021年多69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700家。其中,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稳定市场主体,制定出台助企纾困“30条”等系列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各级稳经济扶持政策,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减、免、退、缓税收超132亿元,新注册市场主体预计增长17.4%,总量超74万户。 关键词:抓疫情防控 坚决打好阻击战歼灭战,组建64支流调队伍,日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26.6万份;加快构建免疫屏障,全市累计接种疫苗1266.3万人次;抓好27类重点人群“应检尽检”以及重点场所常态化防控,成功阻断歼灭18条疫情传播链。把防疫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突出保健康、防重症,重点抓好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群体疫情防控,全力加快医疗救治资源建设、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全市应设尽设发热门诊(诊室)172家,19家方舱医院设8000张床位。 关键词:机制体制改革 率先开展“林业地票”试点,南靖县发放全国首张林业地票、完成全国首单农田碳汇试点项目交易,华安县入选全国2022年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名单;全面调整优化市属国有企业结构布局,形成“10+3”架构,5家国企获得AA+以上信用评级。大力实施“万才聚漳”行动计划。设立芗城、龙文两个新经济产业园。谋划实施中菲“两国双园”,加快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持续探索漳台融合发展新路,全市新批办台资企业项目90个,海峡两岸最大的石化合作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投入商业运营。 关键词:抓民生福祉 2022年,漳州全面完成3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出台稳岗稳工系列政策,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发放救助补助资金9.4亿元。在教育方面,新增幼儿园学位4700个、中小学学位1.1万个,新建19家省级普惠性托育园,新增普惠性托位1370个;在医疗上,推进41个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新增医疗床位500张、卫技人员1021人,市医院总部院区正式开诊,片仔癀名医馆开馆运营;在养老上,建设10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35个长者食堂,完成21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在住房保障上,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8018套,新建成10472套,中心城区7800套住房不动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此外,还建设22个公益性“生命公园”,改造老旧小区227个,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5356个、公园绿地94公顷、口袋公园83个。 未来这一年怎么做? 2023年,漳州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出口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市辖区)涨幅控制在3%左右,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新的一年,漳州将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 关键词:扩大内需,提升消费 新的一年,漳州将抓好178个省级重点项目和876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推进22个超百亿重特大项目,新开工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投资2100亿元以上;新策划储备项目总投资3100亿元以上;力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1100个以上、总投资2200亿元以上。同时,力争新签约二、三产项目250个、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突出产业链招商,立足全市“9+5”和县区“3+X”产业,重点招引“油头”“食头”等龙头项目,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 2023年,漳州将全面刺激和促进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加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健康餐饮等供给和奖补,鼓励扩大信息、文化、健身、旅游等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组织千企万店联合平台开展线上促消费;实施消费提质增量工程;贯通县乡村三级商业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全面实施“安商一体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关键词:实体经济提升 报告提出,将加速建设工业强市,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000亿元以上,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200家以上。实施“一企一策”壮大全市工业50强,“一链一策”推动8个制造业铸链强链,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专项行动,力争10家以上企业新认定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以上企业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专项行动,组织实施200个以上省、市重点技改项目。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工程,启动“工业大脑”建设,实施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力争全市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突破20家、省级突破50家。 报告指出向数字要动力、向海洋要空间,向绿色要效益,向文旅要活力,加速做大“四大经济”。争创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力争数字经济规模超2800亿元、增长15%。突出打造以世遗土楼为主题的山区生态游、以国道G228线滨海风景道为串联的海滨度假游、以漳州古城为主体的闽南文化体验游,推动25个“文旅+”项目建设。 关键词:重点领域提升 2023年,漳州将高标准建设古雷石化基地。继续举全市之力加快古雷石化基地建设,确保实现工业产值超1千亿元、在建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千亿元、新签约和在谈项目总投资超1千亿元。攻坚突破“油头”,力争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正式开工、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加快建设,打造世界级大炼油、大芳烃、大乙烯石化基地。 将高质量打造重点产业片区。提速发展漳州高新区,突出“三大片区”开发,力争新签约项目超50个、总投资超300亿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有新突破,打造漳州新增长点。提质发展台商投资区,提振发展漳州开发区,提效发展常山开发区,统筹发展省级以上开发区。 同时还将谋划开辟特色园区,加快中菲“两国双园”建设,科学构建“一园五片区”规划体系;谋划推进龙海“零碳”产业园;扶持做大芗城、龙文新经济产业园。 关键词:城市能级提升 漳州将主动融入厦漳泉都市圈建设,围绕“一核两翼”空间发展格局,分批推进15个重点片区规划建设,重点加快芗城西湖片区、龙文建元片区、龙海榜山片区、长泰溪东片区开发,构建功能复合式新型都市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做好县城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修编;抓好宜居建设、绿色人文、交通通达、安全韧性、智慧管理“五大工程”,加大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供给,加快补齐县城短板弱项。 正视县域经济薄弱短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县域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发挥各地特色,大力发展“3+X”产业,加快壮大实体经济。推动各县培育百亿产业链条,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关键词:乡村品质提升 漳州将启动乡村振兴“十镇百村”试点示范三年行动,重点抓好13个重点乡镇和120个重点村建设,实施500个以上重点项目。实施300个以上项目,推动乡村向“村村美”拓展、“全域兴”延伸。 加快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升级。建立12个百亩以上规模示范片,推广12项稳粮增收关键技术模式。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1122”工程,建设60个以上农业产业项目。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创建省级以上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打造一批省级休闲农业、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 关键词:人才、教育、创新 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广覆盖行动,力争全市R&D经费增长18%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力争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超360家、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超10%。 教育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育百所“老百姓家门口优质初中学校”,大力实施县(区)一中振兴工程,推动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加快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古雷校区、城市职业学院高新校区建设,支持闽南师范大学拓展扩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创本”。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加快40个重点教育项目建设,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00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2100个。 同时,深入实施“万才聚漳”行动计划,建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编制和高级职称周转池,大力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建立健全“校长库”“医院院长库”,组建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工作室。 关键词:保障民生 就业上,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快零工市场和就业驿站建设,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 多维度优保障,实施4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进一步强化医疗资源储备、分级分类救治、就医用药保障,继续加快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确保顺利渡过流行期;加快增加“托位”,主城区新增0-3岁普惠性托位2000个。有效拓展“床位”,实施32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力促市中医院新院区、市第二中医院新院区、第四医院扩建项目开工,推动市医院总部院区全面开诊。 养老上,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以上,新增10个以上城市餐厅。 住房保障上,加强住房惠民,建设6578套棚改安置房、1400套以上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此外,还建设一批“园位”,新开工200个公益性“生命公园”。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