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南靖:“种养加”探索

zz.fjsen.com  2025-07-21 08:31:56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九龙江西溪源头的“两山”践悟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

——题记

溯源西溪,浪花激荡着历史的回音——

25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了全省重点工业污染企业达标暨闽江、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对两个流域整治工作作出部署。

两山排闼,新时代的要求指明方向——

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2025年,全面推动闽江、九龙江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提出着力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把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两个流域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当前,漳州正以“种养加”破题“绿色低碳循环”,开始“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的实践。

目光聚焦九龙江西溪发源地——南靖。西溪河道全长172公里,是沿江265万人口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灌溉着566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在这轮实践中,南靖探索出了一条路子。2024年12月,南靖县种养加一体化经验在全国乡村振兴大讲堂交流。

成效如何,水来说话。今年上半年,2025年国省控断面和小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南靖国控断面水质近十年来首次达到二类水。

在县域层面统筹“种养加”布局

曾经,南靖遇到资源循环的“困局”——

看养殖端。南靖是福建十大产猪县,年产生猪50万头以上,产量占全市16%以上,年产粪污超130万吨,曾让溪流泛黑发臭,村民掩鼻绕道;

看种植端。南靖种植总面积171万亩,竹子、茶叶、兰花……支撑起富民产业。但有机肥遭冷眼,农民宁掷千金买化肥,土壤出现板结;

看加工端。56%生猪、99%肉鸡活体外售,而本地肉制品厂竟需千里调运冷冻猪肉。

不种不养,群众怨言;乱种乱养,生态遭殃。这样的困局,也是一些传统农业县的痛点。

究其原因,正因“种养加”三个环节的布局无序。“种者”爱山、“养者”乐水,而加工又依赖公路,三者如何统到一张图里?必须统筹考虑水网、路网布局乃至旅游区、工业区规划,整县域推进。

2024年,南靖按照“规划先行、机制保障,样板先试、整县推进”思路,因地制宜、先立后破,全力打造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一条“以工补农、以农促旅、三产融合、协调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新模式。

空间链再造。出台《南靖县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选定养殖相对集中的5个乡镇作为产业园区,构建“一园二带四区”的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链贯通。立足“5+2+N”主导产业,串联种养和精深加工上下游产业,推动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延伸发展物流、冷链、屠宰等产业链,实现园区内“资源利用+过程清洁+产业链接”的生态首尾闭环。

政策链护航。园区内,在部门帮扶下,养殖场自行“撤小并大”、重组整合升级。园区外,由国企给予补偿,进行生猪养殖场指标统筹退养。同时,邀请温氏、渔趣等龙头公司引导养猪场转型转产。

粪污怎么处理?联南强、三炬、和兴等龙头企业,将粪污处理成粪肥并实现还田还林利用。

加工往哪儿去?新扩建万市香、蒂妮、洋逸等7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实现延链补链强链;指导146家养猪场与有机肥厂签订粪肥购销协议,完善有机肥产供销对接联盟。

“当前,我们正升级打造‘头戴帽、腰缠带、脚穿鞋’的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3.0’版本。”南靖县委书记李志勇表示。

从“污”到“宝”的一念反转

“种养加”,如果仅有空间上的融合,是不够的。很多人不会想到,把三个环节紧紧拴到一起的链条,竟是“粪污”。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词。“环保部门很烦恼,农业部门当成‘宝’。”南靖县副县长尤炎辉道出了“种养加”的深层次逻辑:把“闻之色变”的养殖场畜禽排泄物、加工厂下脚料,转变为种植的宝贵肥料,通过变废为宝实现三个环节的密切联系。

在专业人士眼里,他们不愿意把“粪”说成“污”。

“粪便脏,但不是污。”漳州联南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海兴的观点,源自一场多年攻坚的技术革命——液态粪水曾因运输难、还田难,被贴上“污染”标签,而今通过新技术,蜕变为“流动的黑金”。

在联南强智慧运行中心,周边3家养殖场每日产生的百吨粪污通过密闭管道奔涌而来:固态粪便经层叠式发酵塔转化为农家肥,液体粪水经厌氧发酵为沼肥和沼气。沼气被回收利用,沼肥则通过智能系统的“定制化调配”,灌溉到不同农作物上。

反转,从“污”到“宝”。“治污”是默认畜禽排泄物为“废”,要消除,是被动的减法思维;而以生态循环的眼光看,畜禽排泄物内含丰富的“元素”,要利用,是主动的加法创造。

当联南强进行着液态粪污的“最后一公里”突围,和兴则循着生物链编织出生态共生的“小循环”。

在和兴华侨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上千头生猪的排泄物经三级微藻池净化,藻类吸收氮磷等元素后化为鱼饲料,鱼塘肥水反哺牧草、中草药等植物,植物又用来喂养生猪——“以农养牧、以牧哺渔、以渔促农”的立体种养高效循环模式,让治污成本转化为生态红利。

这里,粪污不是终点,而是能量流动的起点。公司负责人张育勤对该模式信心满满:“每年生猪、水产养殖收益超1000万元,藻类和牧草替代饲料可减少成本40万元,粪肥替代化肥改良土壤2000亩以上。”

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点燃信心的火种。

金山镇竹农吴民安的竹林具有说服力。“沼肥灌溉让麻竹增产20%,施肥成本降低46%,单根竹笋重达十余斤。”吴民安举着刚采下的麻笋,向邻里分享沼肥的妙用。

更微妙的变化在于心理。群众从过去“怕粪车脏了村”到现在“盼粪车快进村”,抵触转化为期待。

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切的实践,都源自“为民”的初心。

生猪养殖从散到聚,如何维护好养殖户的利益?南靖为养殖户提供了多条路径:国企补偿,收储养猪指标;市场运作,养殖场重组升级;资金扶持,鼓励利用生物垫料转型养殖鸡鸭。

尤炎辉举了个例子:若将1000平方米的猪舍改造为鸡舍,需花费14万元。这笔费用政府全额贴息,年限5年。若与企业合作,养殖户还可享受改造补贴,足以覆盖改造费用。

在养殖端,有政策支持。在种植端,有技术支撑。让群众接受新鲜事物,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沼液肥,免费用。

果农蓝森仁就享受到“红利”了。时值盛夏,他的沃柑生态果园内,翠绿色的果子挂满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对于沼液肥,蓝森仁一开始担心肥力不够。但联南强“免费使用”的承诺,让他决心试一试。

这一试,效果好得出乎蓝森仁意料。“喝”了一年沼液肥的果树,结出的果子不仅比以往大,还更甜更漂亮,“用上沼液肥后,化肥的用量减少到以前的五分之一,一年的费用也省了十几万元。”蓝森仁告诉记者,沼液肥可通过管网浇灌果树,点点手机就能操作,2个小时就能把以往4个人要忙活十来天的施肥工作做完。

种植端和养殖端的成效,传导到了加工端。南靖正依托便捷的高速、国省道路网构建精深加工示范带,帮助企业降本、养殖户增收。

长期以来,南靖农产品产业链条较短,全县五成以上的生猪、几乎全部的肉鸡活体外售,而本地企业加工所需猪肉90%都从外地购买,群众难买本地优质肉品,企业多了不少物流开销。而随着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加快,这一局面正逐步改变。

南靖的精深加工示范带为东北—西南走向,连接起靖城镇、山城镇,与生态种养示范带交会。在精深加工示范带的东北角,万市香食品加工基地新扩建项目预计今年9月竣工。项目将配备8条自动化生产线,增加产值3亿元。南靖还扶持洋逸、九鼎等肉制品企业扩建增产,着手进行旧屠宰厂升级改造,推动加工肉品原料由本地供应,增加冷链配送项目。

环境得绿、群众得益、企业得利。在九龙江西溪的源头,“种养加”的探索还在继续,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必将越走越宽。(漳州融媒记者 廖瑜婷 徐镜正 通讯员 李小琴)

  • 责任编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