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快的速度 长泰扛住了“最大的雨”

zz.fjsen.com  2025-07-24 16:49:4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7月23日下午3点,久违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长泰街头。空气里还带着雨后的清新,道路已恢复整洁畅通。

若不是路边偶尔可见的泥沙痕迹,任谁也难以想象12小时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这场大暴雨,让城区多地积水深达1.5米。

暴雨的“威力”远不止于此,山体滑坡、道路塌方、交通受阻、供水供电中断……

“昨晚这里还能划船,今早环卫车就开始作业,现在连广场舞音乐都响起来了!”23日傍晚,在城区益宏广场锻炼的群众指着干燥的地面说道。

不到半天时间,群众的生产生活已重回正常轨道。

这场暴雨见证了令人惊叹的“长泰速度”。这背后,体现了长泰党员干部守土有责的担当、城市管理的智慧、应急处突的能力以及灾后重建的万众一心。

响应——区领导下沉一线指挥

狂风怒吼,暴雨如注,一场与风竞速、同雨赛跑的较量在长泰区全面打响。

雨情就是命令!预警信号不断升级——从暴雨预警Ⅳ级到Ⅲ级,再到Ⅱ级、Ι级……随着雨情发展,应急响应级别也及时、动态地调整提升。

在这场与风竞速、同雨赛跑的较量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始终。雨情甫至,长泰区委区政府迅速部署,层层压实防台防汛责任,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必须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长泰区委主要领导发出动员,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刻行动起来,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组织做好防汛抗灾各项工作,当好“主心骨”。

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冲锋,区四套班子成员火速下沉,奔赴全区各乡镇(场、区、办事处)一线督战指导,与基层干部群众并肩作战。

暴雨持续倾泻,险情随之而来。陈巷溪水位快速上涨,汹涌的溪水漫过河岸,低洼地带积水严重,部分道路通行受阻,形势严峻。

“水位是多少?”“农田排涝还有什么难题?”“有多少房屋受损?”……长泰区主要领导第一时间深入陈巷镇,仔细察看房屋受损情况,现场指挥清淤保通,详细了解生产秩序恢复面临的难题,为后续救灾重建精准把脉。

一系列行动迅速展开:争分夺秒清淤疏浚,确保道路、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尽快畅通;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毁的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持续开展灾后环境消杀和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严密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坚决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同时,压实各方责任,加强部门、乡镇、救援力量的协调联动,整合一切资源,全力以赴推进水毁设施修复和农业抢种抢收等生产自救工作,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风雨之中,一张严密的防汛“安全网”迅速织就。全区万余名党员干部闻“汛”而动,迎雨而上。转移群众的路上有他们奔波的背影,积水的街巷里有他们排涝的身影,清淤的现场有他们挥动的臂膀……一项项防御和救灾措施,在风雨最前线被落实落细到最末梢。

攻坚——科学调度集中力量精准施救

7月22日清晨7时许,长泰公路分中心枋洋公路站站长马跃平在355国道长泰枋洋溪口路段巡逻,行至演柄村附近时,他敏锐地察觉到路边山体有异动。

“不好!”“轰……轰……”话音未落,只见前方刚驶过的白色小车后,路旁山丘上的泥沙便轰然倾泻而下。

“塌方体最高处的堆积土石超过一层楼高,道路被拦腰截断,预估溜方量达1500立方米,所幸未造成过往行人、车辆受损。”马跃平回忆着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险情发生后,枋洋镇党委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相关抢险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现场,暴雨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几台大型工程车一刻也不敢停歇,艰难地清理着障碍物。另一边,枋洋镇干部与公路站技术人员正紧张评估、巡查现场,严密监控,防止清障过程中引发二次塌方,对讲机里交流声此起彼伏,嘶哑急促的指令在风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

“今晚不睡也要抢通道路,这条交通要道必须畅通!”对讲机里传来坚定的声音。

在大型机械无法触及的角落,抢险队员们抡起铁锹、十字镐,甚至徒手搬运较小的石块和断枝。沉重的工具在泥水中挥舞,每一次动作都分外吃力。

当天傍晚,已见成效:靠近河道一侧的道路成功抢通,群众上下班的安全通道得以保障。路过的行人和车辆纷纷向满身泥泞的抢险人员投去赞许的目光。

灾情并未击退长泰民众,反而更激发了干部群众携手抗汛、共克时艰的热情。

在武安镇人民路上,一棵冠幅约10米的榕树因雨水浸泡根基松动而轰然倒伏,横亘在道路中央。

“树倒下来时还带倒了一根路灯杆,当时正好是上班的时候,这下更堵了。”路过的王先生第一时间报警上报险情。

同一时间,长泰区城管局、长泰交警、富达市政、津城公司等相关部门高效联动,5分钟内,20余名工作人员就地展开抢险,现场群众还主动为雨中奋战的抢险队员递上热水毛巾,并协助疏导交通。

从道路抢修到疏通积水,从隐患排查到转移群众,处处可见干部冲锋在前、群众紧随其后的感人场景:长泰区应急局、城管局、气象局等单位运用数字化手段,对雨情、水情、地质灾害风险点以及城区易涝路段进行动态监测与精准预警,为科学决策和高效调度提供了有力支撑;后方指挥部则科学组织、精准调度,确保沙袋、抽水泵、发电机、油料、应急照明以及充足的食品饮用水等抢险救灾物资第一时间运抵最需要的地方,为连续作战的一线人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恢复——城市“满血复活”,人民恢复生产

22日,长泰城区益宏广场还是一片汪洋,23日傍晚,这里却已重现欢声笑语,数十名群众伴随着音乐跳起广场舞。

长泰城区“满血复活”,得益于高效协同的灾后联动。

暴雨过后,城管局联合津城公司调派10台清淤设备、5辆大型水车、3部铲车挖机、出动预计120多人对龙津园两岸公园进行清淤抢险,优先对绿化上覆盖的淤泥、公园广场、园路进行清理。

“阿伯,这里电力设备受损,存在触电风险。请您暂时远离危险区域。”巡查队员小林关切地叮嘱一位年长的居民。武安镇河长办的河道专管员与文昌社区网格员组成的联合巡查队在河岸开展例行巡逻,耐心劝导围观群众远离危险区域。

道路抢通、清淤排涝、重新供水供电……居民的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企业也逐步恢复生机。

在长泰经济开发区,挂钩企业的领导干部们纷纷深入受灾企业走访摸排,实地查看厂区受损情况及周边有无次生灾害隐患,详细统计损失,现场协调解决方案,全力帮助企业打通堵点、恢复生产。

“我们正愁没办法,挂钩领导就带着人员来了,现场查看滑坡点,协调工程机械,制定清理和加固方案,让我们心里一下子有了底。”某机械制造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

现场调研中,企业挂钩干部攀上滑坡山体,仔细查看地形地貌,分析滑坡成因,与企业负责人、工程人员讨论解决方案。

“不能让企业因灾情停摆,我们会持续跟进,让企业生产尽快回归正轨。”企业挂钩干部说。

在陈巷镇,雪美洋的万亩良田浸水。陈巷镇第一时间调集相关抽排水设备在农田低洼处排水,泵机轰鸣声昼夜不息。“我们要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排水工作。”陈巷镇相关领导说。

忙碌的不只是镇村干部,受暴雨影响的农户们也积极参与抢收工作中。

“虽然农田受了灾,但政府的反应很快,排水及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雪美洋村的农户老张说。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陈巷镇的农田受灾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暴雨过后的半天,农田内的积水已基本退去。陈巷镇正在继续组织受灾农户抢收稻谷,以减少损失。

龙津大地上,干部群众仍在为灾后重建忙碌奔波,一幅幅守望相助的画面持续上演,朝着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目标稳步迈进。(周杨宁 郑晓梅 林子越 陈玉师)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