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供电郑伟聪:烙印在生命里的正步声

zz.fjsen.com  2025-07-31 16:18:41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国网漳浦县供电公司佛昙镇供电所,配电营业初级工郑伟聪的身影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一米八六的个头挺拔如松,步伐沉稳有力,眼神锐利而专注,即使换上崭新的国网工装仅半年有余,他身上那股“严谨、坚韧、一丝不苟”的军人气质依然清晰可辨。十六载的军旅生涯,早已将钢铁般的意志与纪律性,深深烙印在他的骨血之中。

 军旅铸魂:长安街上的钢铁脊梁

郑伟聪1989年出生于漳浦县赤湖镇月屿村。2007年寒冬,他响应号召投身军营。2009年秋天,他的军旅荣光在长安街达到顶点。作为空降兵方队的一员,他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检阅。他清晰记得那一刻的感受:“当我的军靴在长安街厚重的路面上,第一次踏出那声撼天动地的‘砸坑’声时,‘国家尊严’这四个字的雷霆万钧之力,才真正穿透骨髓,刻入灵魂。”

为了达到“踢腿生风、落地砸坑”的极致标准,他和战友们每天苦练超过十二小时,持续整整一年。脚底血泡磨破又生,手背在凛冽寒风中冻裂渗血。然而,每当目光触及前方战友那绷得笔直、如同标枪般的脊梁,所有的苦痛便瞬间化作咬牙坚持、奋勇向前的动力。那响彻云霄的正步声,那整齐划一的钢铁洪流,不仅是他个人的无上荣光,更锻造了他此后人生中不畏艰险、追求卓越的钢筋铁骨。

电网新兵:新战场上的“阅兵”精神

时光流转至2024年12月,郑伟聪郑重告别心爱的迷彩绿,换上了崭新的“国网蓝”。面对战友“从军营到电网图什么”的疑问,他只是微笑着,轻轻抚过胸前那枚从未摘下的党徽。对他而言,当“听党指挥”化作“人民电业为人民”,改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血脉中奔涌的责任。

新的战场在崇山峻岭与蜿蜒海岸间铺开,专业知识的匮乏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但他毫不退缩,凭借军人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日夜钻研电力知识。他的师父陈金烨评价说,“伟聪身上那股劲儿一看就是当过兵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跟着我学的时候,巡线、架线、故障处理、线损分析、用电检查……没有一样他不下死功夫的,上手特别快!”

这份钻研精神与军人本色,很快转化为工作中的创新力量。凭借在部队掌握的空降兵技能和无人机操作技术,郑伟聪一到供电所,便将其应用于辖区线路的精细化巡检。他利用无人机高效识别现场勘查难点、树竹障碍、设备隐患及外力破坏风险点,有效提升了巡检效率,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不仅如此,他还经常驾车深入崎岖不平的山林小道清除树障。短短半年间,清除树障便达六千余棵。

抢修战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今年六七月份,漳浦县遭受持续强降雨和雷暴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引发山体滑坡、树木倒塌和暴雨积涝,造成辖区部分电力设施故障。这是郑伟聪转战电网后迎来的首个迎峰度夏攻坚战。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主动参与故障点勘察和现场安全抢修协调,常常忙碌到凌晨一两点,清晨五六点又投入新的战斗,始终冲锋在最需要的地方。

他将在阅兵中锤炼出的高效组织和钢铁意志融入工作,确保了抢修及时有序,保障了辖区用电无忧。佛昙镇供电所副所长魏惠城称赞他:“现在伟聪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抢修尖兵了!他总说,阅兵训练教会他‘坚持到极致’,这话放在电力抢修上,同样也贴切!”

而这份坚韧品质的养成,源于更深层的磨砺。2018年一次国际野外生存训练中,队伍在原始森林迷失,断水断粮三天。危急时刻,身为党员的郑伟聪带头分享仅存的一块压缩饼干,铿锵道:“中国人从不当逃兵!”他主动背负最重装备探路,用树枝在泥地上画出中国地图鼓舞士气,最终带领队伍绝境求生。这份在极限中淬炼出的担当与智慧,正是他如今应对电力抢修急难险重任务的深厚底气。

服务一线:万家灯火永照初心

在漳浦县佛昙镇后许村“村网共建”便民服务点,身穿红马甲的郑伟聪耐心引导村民下载“网上国网”APP,讲解线上办电流程,普及安全用电知识。他定期入户走访,深入了解村民需求,“零距离”服务乡村生产生活用电,用心保障乡村生产生活用电安全。

村民王阿婆对此深有感触。不久前,她家中电路老化,灯光时明时暗,还伴有异响,让她提心吊胆。郑伟聪得知后,立即带上工具上门。他仔细检查,发现是老旧电线接触不良导致发热打火,存在安全隐患。“小郑师傅特别细心,里里外外都帮我查了一遍,该换的都换了,还教我怎么安全用电。他还跟我说‘阿婆,以后有事随时找我’,我这心里啊,亮堂又踏实!”王阿婆感激地说道。

郑伟聪总是这样,把村民的用电安全放在心上,用行动守护着乡村的灯火通明。这份深入群众的自觉,源自2008年汶川地震的生死洗礼。当时入伍仅半年的他,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跋涉搜寻。当一只沾满灰土的小手从瓦砾中微弱伸出,孩子压抑的哭声如针刺心,他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快!多救一个人、多扛一袋救命粮,就是天大的事!他和战友们拼命搬运物资,手指磨破渗血、血泡叠着血泡也不敢停歇。他更亲眼目睹党员战友默默将最后半瓶水塞给群众,自己舔着干裂渗血的嘴唇,转身又扑向废墟挖掘的身影。“人民至上”的信念,在那时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

军心未改:光明所至皆为“阅兵”

郑伟聪始终把百姓的期待装进行囊,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魂,化作守护光明的磅礴力量。巡线时,他需要手脚并用,攀爬沾满冰冷露水的毛竹梯;抢修时,顶着倾盆暴雨在故障点旁彻夜蹲守,更是家常便饭;清理树障时,工装裤脚被荆棘划破的痕迹清晰可见……这些,都是郑伟聪工作中的日常写照。

十六载军旅熔炉的锤炼,十五载党龄光阴的沉淀,郑伟聪始终铭记着入党时老指导员的殷殷嘱托:“党员的脚印,要深深地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如今,行走在巡线的崎岖山路上,他仍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看,那挺拔如松的军姿从未改变;看,那枚闪亮的党徽下,一颗为党为民、滚烫如初的赤子之心,也从未改变。

郑伟聪常说,“每当夜幕降临,看到千家万户温暖的灯火次第亮起,我的耳畔总会回响起阅兵场上那整齐划一、震撼人心的正步声。”在他看来,电力人的“冲锋”,就是要让光明紧紧追随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阅兵”?阅兵场上那雷霆万钧的正步声,早已融入血脉,化作他守护万家灯火时最坚定的足音。(杨锦江 陈潘婷 文/图)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