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破解粮果争地难题 番石榴套种旱稻亩产超千斤

zz.fjsen.com  2025-07-31 17:38:2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在福建省诏安县四都镇上湖村,由诏安特色产业创新院主导的科技兴农项目——“基于高光效的番石榴-水稻间作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迎来了“奇迹丰收”,21.5亩试验田实现番石榴树下旱稻亩产突破千斤!

科技赋能,荒废土地化身“聚宝盆”

“高光效间作技术”是通过科学配置种植间距与光能利用,引进并选育高光效番石榴品种与耐荫抗旱水稻品种,构建起适配间作模式的栽培技术体系。据了解,该体系涵盖树形塑造、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及机械化作业技术,显著提升了光能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成功实现番石榴与旱稻的和谐共生,开创了滨海区域果粮间作的全新模式。测产数据显示,“旱优73”等品种干谷亩产达507公斤,而“帝王”番石榴同期株高超1米,成功实现“树上结果、树下产粮”的双重收益。

三方联动,跑出农业创新“加速度”

这一项目主要采用“教授团队+合作社+学生创业”产学研融合的创新模式:专家团队提供核心技术,合作社推动规模化落地,“稻香番华”学生团队深度参与实践。这种“实验室无缝衔接田间”的运行机制,既破解了科研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又为乡村振兴培养新农人。

模式创新,打造果粮间作“双赢样板”

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诏安县不仅突破制约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卡脖子”难题,而且打造了果粮间作的成功样板。在原有高光效间作技术基础上,融入物联网智能化管理及土壤改良技术,依托诏安县华强果蔬专业合作社全程提供土地、种苗及管理支持,形成“技术研发-规模化落地-人才培育”的闭环,成功化解了“粮经争地”矛盾。该模式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未来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团队将进一步优化品种适配性,向南方丘陵地带推广。专家估算,若大规模应用,可带动农户增收30%以上,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突破。

下一步,诏安将切实建强用好特色产业创新院等科创平台,不断强化产业全链条赋能,围绕县域重点产业链开展技术攻坚,构建诏安特色产业数据库监测分析市场动态、技术趋势和供应链信息,联合高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等,破解产业升级瓶颈,推动县域特色资源禀赋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诏安县工信局)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诏安破解粮果争地难题 番石榴套种旱稻迎丰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