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水方:豆香传四代 技艺靠打磨

zz.fjsen.com  2025-08-04 08:08:43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揭晓,长泰县的蔡水方凭借枋洋豆签制作技艺入选。蔡水方与枋洋豆签之间,那一段长达四十余载的不解之缘,也由此被更多人知晓。

七月的长泰,暑气蒸腾。街角的老屋里,飘出一股清润的豆香,消解了几分燥热。蔡水方正站在竹筛前,翻动着刚晾晒好的豆签,细长的淡黄色丝条在风中微微颤动,像一束束凝固的阳光。“天热吃豆签最舒服,清清爽爽不腻口。”

传承之路 始于幼时

作为枋洋人口中的“夏日标配”,豆签不仅是餐桌上的清凉滋味,更藏着几代人的手艺传承。1962年出生的蔡水方,童年记忆里总萦绕着淡淡的豆香。

那时的枋洋镇,几乎家家户户会做豆签,而蔡家的作坊因手艺地道,总引得邻里上门围观。祖父蔡大泉佝偻着腰推石磨的身影,父亲蔡朝良在竹匾上晾晒豆签的专注,还有作坊里那口传了四代的陶缸。

“小时候不懂啥叫传承,就觉得爷爷揉豆团的样子特别神气。”蔡水方笑着回忆,七八岁时他就爱在作坊里打转,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抓一把豆粉撒在地上画小人,或是学着父亲的样子把豆签摆得整整齐齐。1983年,21岁的蔡水方正式向祖父和父亲拜师学艺,祖父把那口陶缸擦得锃亮交到他手上:“豆子要选活的,力道要沉到底,心静才能做出好豆签。”

在那个年代,学艺条件艰苦,一切都依靠手工完成。这些工序,没有捷径可走,全靠岁月打磨。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蔡水方于1990年正式接手了家族的豆签制作产业,也开始了漫漫的探索之路。

此后几年,他像着了魔,每天试不同的配比:今天加一把黑豆,明天减一勺米豆,煮出来的豆签装在粗瓷碗里,摆了满满一灶台。妻子总抱怨他:“把家变成了实验室。”他却捧着碗边尝边记:“你看,这把加了四分绿豆,滑得能在筷子上跳舞。”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调整,他终于在1998年的春天摸索出了独特的配方。这一配方成了蔡家豆签的“密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

坚守传统 创新发展

踏入蔡水方的作坊,不见现代机器,最醒目的是一张木床、几根棍子。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全凭手工完成一道道工序。“机器是做不出来的,只能靠手工。”蔡水方拿起细长铜刀,刀刃薄似纸片,“切丝时角度得斜着,力度也得精准,轻了切不细,重了易粘连,全靠手上积攒的感觉。”

制作豆签,蔡水方处处“较劲”。磨粉要通过粗磨、细磨后再过筛,力求豆粉细腻得似能随风飘。晾晒最见真功夫。“晒过劲会脆,晾不足会黏,晒不干的豆签会发霉放不了多久,天时就是最严格的质检员,得顺着老天爷的脾气来。”蔡水方认真道。

这些年,电商平台的火热不少人找到蔡水方谈合作,建议他把豆签做成真空包装,延长保质期;有旅行社提议他开设体验课,让游客亲手做豆签。他一一试过,但有自己的底线:“包装能改,但豆子配比不能变;体验能搞,但每一步都得按老规矩来。”如今,枋洋豆签不仅在网上卖得红火,还成了长泰景区的“伴手礼”,不少游客提着印着“非遗”字样的礼盒,要带回给家人尝尝“长泰夏天的味道”。

技艺相传 代代不息

“巧玲,切丝时手腕要转,不是用胳膊使劲!”案板前,蔡水方握着女儿蔡巧玲的手,一遍遍示范。1990年出生的蔡巧玲是第五代传人,2016年跟着父亲蔡水方学艺。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积极开展授徒传艺活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年轻人。在他的悉心教导下,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枋洋豆签制作技艺,为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2021年春天,枋洋中心幼儿园的老师找上门,想让孩子们体验做豆签。蔡水方特意准备了小尺寸的铜刀和竹匾,孩子们围坐在矮桌前,小手抓着豆团揉来揉去,有的揉成了球,有的捏成了饼,他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歪歪扭扭才好,这是孩子们的味道。”当孩子们举着自己做的豆签兴奋地跑回家时,他知道,这缕豆香已经飘进了下一代心里。

“省级传承人不是终点,是新起点。”采访中,蔡水方认真地擦拭着那口传了四代的陶缸,豆香混着晚风飘向远处。“只要这口缸还在转,这缕豆香就不会断。”蔡水方笑着说。(漳州融媒记者 李润)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