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80多年前的歌本 藏着漳州人的抗日烽火记忆
zz.fjsen.com 2025-08-11 08:00:24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漳州,漳州,你是我的老母,我不愿让予冤仇抢去!举起咱的枪,对准臭日本仔的身躯……”近日,漳州市政协文史员、漳州一中红色文化博物馆馆长林宪杉向记者展示一本1938年版《抗敌歌曲选》,上面的手绘图案带着浓厚的抗战时期宣传风格,仿佛把人带回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这本由龙溪县抗敌后援分会宣传工作团汇编成册的歌本,藏着一首专属于漳州人的抗日战歌——《保卫漳州》。 珍贵记忆 小心翻开《抗敌歌曲选》端详,可见纸张因岁月侵蚀呈米黄色,边缘微微卷翘,边角处可见明显的褶皱与磨损,仿佛承载着半个多世纪的风雨。 “这本《抗敌歌曲选》便是当时漳州抗日运动的缩影。”林宪杉介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当年7月,“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成立,漳州各县也随之组建分会。龙溪县抗敌后援分会由政府机关、社团及地方人士共同组成,下设总务、宣传、募捐、慰劳等部门,其中宣传工作团通过发号外、贴标语、街头演出、教唱抗日歌曲等方式,发动民众投身抗战。街头巷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与抗日歌曲的旋律交织,成为当时漳州最动人的“爱国交响曲”。 1938年,为进一步推动歌咏运动,让抗日歌声更深入民间,龙溪县抗敌后援分会宣传工作团决定编选一本“命意精警、语文浅明、音调雄伟”的歌集。正如歌本序文所说:“抗战以来,各种爱国救亡歌曲流行极广,其较通俗者,虽乡僻幼童亦能熟唱。在民众集会场所,只要有人领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大家就会高声跟随,这正是‘救亡图存’成为全国同胞一致呼声的象征。”歌集由当时的宣传工作团歌咏组组长陈周植主持编集,经过数月的筹备,歌本于当年的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出版,收录了《抗战的旗影在飘》《爱国歌》《大刀进行曲》《游击歌》等42首抗日救亡歌曲。该歌集既收纳了普通话歌曲,也有漳州方言歌曲,充分体现“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抗战精神。 家国情怀 记者通过查阅相关史料获悉,《保卫漳州》是在厦门沦陷后,漳州频繁遭遇日军空袭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保卫漳州》位于该歌集第八首。歌曲由厦门籍爱国诗人童睛岚作词,著名音乐教育家、时任省立龙溪中学音乐教师的曾雨音谱曲,用漳州方言演唱。 歌词将漳州比作“老母”,这一比喻让听众瞬间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与亲切。歌曲中,“我不愿让予冤仇抢去”“举起咱的枪”“把守漳州”等歌词,犹如对亲人的守护誓言,随着嘹亮的歌声,传遍了漳州的大街小巷。“依稀可以想象,这首歌曲在当年给予了漳州民众巨大的勇气,让他们在空袭的恐惧中振作起来,在炮火中团结一心。”如今,当林宪杉翻开歌本,念起“把守漳州,把守漳州,漳州是我的老母”时,依然能深切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爱国情怀。 “现在会唱这些歌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它们是烽火与血泪交织而成的旋律。”在林宪杉看来,《保卫漳州》里的“老母”,不仅是漳州的代称,更寄托着每一个中国人心底最珍贵的家国情怀——守护家乡,就是守护母亲;保卫祖国,就是保卫家园。他希望年轻一代能通过这些歌曲,铭记那段被炮火侵袭的岁月,读懂祖辈们以歌声为武器、用生命守护家园的坚定决心。(漳州融媒记者 许文彬)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