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厚植沃土聚英才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zz.fjsen.com  2025-08-15 14:05:21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者悦,远者来。“撤县设区”的长泰,日新月异。这方热土上,“人才与城市共生长”的故事正在上演。

近年来,长泰区以“万才聚漳”行动计划和“长爱人才·泰盼你来”人才工程为双引擎,将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打造成有机整体,建机制、搭平台、优政策、强服务,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源源不断地将八方英才集聚到这片热土之上,呈现出“千里马”于斯为盛、竞相奔腾的生动局面。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已成功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120余名,人才工作责任制考评连续三年稳居漳州市各县区榜首。

广开进贤之路,盘活引才聚才“蓄水池”

人才是城市活力之源。只有广开进贤之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如何吸引五湖四海的高层次人才投身长泰建设?

长泰给出的答案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为此,长泰区在引才上摒弃“大水漫灌”,追求“精准滴灌”。通过建立完善综合性区域政产学研科创平台,开发“产业人才大数据系统”,实现40多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多万家科技型企业、3000多所高校、3.2万家科研机构、500多万名科研人才,500多万名企业人才的数据实时交互,为企业和人才架起了一座精准匹配的“云桥”。

“开发这套系统,核心在于打通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人才资源的‘最后一公里’。”长泰区政产学研科创平台负责人李少陵说,“这个系统如同精准导航,让企业在专业人才‘大海’里不再盲目撒网,招引效率大幅提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的产业人才大数据系统,已为当地企业精准对接各类需求69条,构建起人才与产业深度咬合的齿轮。

不仅如此,长泰区突破地域限制,以灵活机制广纳贤才。长泰区持续加大高能级平台建设力度,近年来,长泰区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4家,省级产业领军团队3个,兑现人才奖补、平台建设支持资金超3亿元,人才资金发放率位居全市前列,政策磁吸效应日益彰显。

长泰区另一张引才王牌则是将重心从“全职”转向“柔性”。在漳州市委组织部“牵线搭台”下,长泰区有效衔接市级“圆山计划”资源,弹性引进300余名院士专家、教授学者、“双一流”高校学子担任“候鸟技术官”或“周末专家”。这种灵活高效的智力合作模式,已通过线上线下联合攻关30余场次,为驻点企业带来超过30亿元的新增产值。

人才本身也成为长泰最好的“代言人”与“联络员”。通过聘任79名清华、北大硕博研究生等人才担任“招才引智特使”,设立10个人才联络站,自2024年以来,成功回引200余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带动资金回流超10亿元,以才引才的“链式反应”持续释放。

一个个干事创业的高层次创新平台正在加快搭建,一项项拴心留人的好事实事正在加快落实,人才集聚效应在龙津大地上日益显现,极大激发了长泰人才工作的活力和动力。

多维协同支持,培植育才用才“厚沃土”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长泰这片干事创业的沃土上,各路人才奋楫扬帆、逐梦前行。

日前,第十届“创客中国”福建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创响福建”大赛漳州市级赛圆满落幕。决赛中,长泰区参赛企业福建新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高精度车载镜头非球面玻璃”项目凭借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市场前景力,再度将一等奖收入囊中。

这是长泰区参赛企业连续四年摘得该项赛事最高荣誉,从“初次登顶”到“四度卫冕”,这份亮眼成绩不仅是对区域创新实力的硬核认证,更是长泰区精心构筑人才发展生态的生动注脚。

育才留才的成效不仅体现在产业创新,也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生根发芽。长泰区积极引导科技人才下沉,引进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团队驻村开展科研,帮助群众改良作物品质、土壤质量,实现产值、附加值增长20%以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人才工作带来的科技红利,科技兴农的生动实践在田野间铺展。

事业得以薪火相传,必然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长泰持续深化“扬帆计划”项目暑期大学生实践活动,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277名优秀大学生来泰实习实践,以同龄人视角讲好长泰故事,播撒未来人才的种子,推动用才单位与青年人才“双向奔赴”。

多年来,长泰区抛出了一个个育才用才的“橄榄枝”,有效激发了人才内驱力,激活了人才队伍“一池春水”,让人才创新创业之焰“生生不息”。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打造敬才爱才“暖心湾”

打造好涵养人才的“生态圈”,何愁人才活水不奔涌?

长泰对人才的关爱,渗透在服务理念,流淌在发展环境中,“变现”为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十年前这里还是‘功能荒漠’,如今工作、生活、教育全在‘一刻钟’解决,真的很安心!”“新长泰人”张美娇的感慨,道出5万长泰经济开发区居民的心声。

在张美娇的生活中,“十五分钟”已成为幸福标尺:5分钟送孩子至兴泰中心小学,13分钟骑行到官山工业区上班……以家为半径的生活圈内,教育、医疗、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

人才“心有所安”的背后,还有事无巨细的生活保障:近年来,长泰经济开发区统筹产业布局特点、服务配套辐射半径等因素,系统谋划生产生活、民生保障等“七大片区”建设,在强功能、优配套、聚人气等方面精准发力,打造产业社区“15分钟生活圈”,吸引带动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新人才在长泰集聚,推动建成“产城人”深度融合的产业社群。值得一提的是,该做法曾获评省改革优秀案例。

环境打动人才,服务温暖人才。长泰区完善“处级领导、科级干部、人才管家”三级挂钩联系专家人才机制,通过人才会客厅、人才沙龙等收集人才诉求和意见建议,帮助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问题119个;打造人才服务“家品牌”,举办高层次人才能力提升研修班、情暖人才日等活动,惠及254名各类人才;强化人才保障支持,为专家人才到泰期间提供“保姆式”对接服务,重要活动邀请人才参加、重大决策邀请人才参与提议……眼下,长泰正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变量”,用心用情打造人才“生态圈”,让人才到长泰落地,实现从贵宾、到主人、再到功臣的角色转变。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如今,“千里马”们正快意奔驰在长泰搭建的广阔平台上,为这座古邑新区注入澎湃的创新动力。

长泰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坤财表示,下一步,长泰区将围绕产业发展之需、人才成长之要,打好人才“引育用留”组合拳,把引贤纳才之门打得更开,把人才发展土壤培植得更厚,让各路英才在龙津大地逐梦驰骋、尽展其才,为奋勇争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的共同富裕“长泰样板”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郑晓梅 杨锦泓 叶剑君)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