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芦溪:产业多元发展 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zz.fjsen.com 2025-08-26 16:46:0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芦溪镇持续推动发展当地生姜种植产业 东南网漳州8月26日讯(本网记者 沈文栋 通讯员 叶圣宏 文/图)近年来,平和县芦溪镇将产业兴旺作为关键着力点,持续推动种养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一系列产业项目落地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增收途径,也为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生姜种植,具有产量高、易管理、生产周期短等特点,而芦溪镇当地适宜的日照、充沛的雨水以及适合生姜生长的土壤条件,为当地生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芦溪镇双峰村、蕉路村两个村子依托生姜种植,发展形成了60亩的生姜产业。同时,通过引进具有姜块茎紧凑、肉质紧密等特点的“福建二黄”品种,平均亩产可达到8000斤。该基地负责人叶其才表示:“种姜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让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愿望。” 眼下,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绿色增长的重要模式,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芦溪镇树林村,当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蜜柚种植园资源,构建起“林禽共生”的新型产业格局。 芦溪镇林下火鸡养殖 据悉,树林村君英林下养殖场利用约130亩柚园发展火鸡养殖,该项目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率,为果农增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养殖场负责人表示,等到养殖场全面建成投用后,通过销售火鸡和火鸡蛋,预计年收入可达上百万元。 在传统乡村中,如何实现垃圾问题与经济发展和谐共存,一直是困扰乡村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在芦溪镇秀芦村,该村的黑水虻循环养殖试验基地创新推出了“易腐垃圾+黑水虻”的生态处理模式,让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记者了解到,该模式通过将蜜柚废果与易腐垃圾混合用于饲养黑水虻,不仅提升了黑水虻的生长性能,还减少了蜜柚废果和易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有效缓解了农村垃圾处理压力。后续随着水虻养殖全部投产后,可日收鲜虫1000斤,年产值36万元。此外,在周边设置易腐垃圾收集点,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如今,随着这些新产业项目的兴起,加之芦溪镇已有的成熟项目,如“稻-蛙-菜”种养项目、芦溪咸菜原材料大叶芥菜种植项目等,平和芦溪镇正持续探索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