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国保”焕新颜 平和芦溪描绘乡村旅游新诗篇

zz.fjsen.com  2025-09-05 15:43:5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讲解员让来访游客对绳武楼有了更深地了解

东南网漳州9月5日讯(本网记者 沈文栋 通讯员 张艺芬 文/图)绳武楼位于平和芦溪镇蕉路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木雕博物馆”“美女楼”等美誉,是一座具有高超雕刻艺术风格的袖珍圆形土楼。近年来,为深度激发绳武楼景区活力,平和县芦溪镇以开展“守住·守护”美女楼专项行动为抓手,新招频出,让绳武楼景区持续焕新颜。

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不仅在于独特的田园风光、村落风貌和文化风俗,更在于能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体验。为提升绳武楼旅游价值,芦溪镇按照“保运转-促提升-抓活力”的工作思路,持续在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上做文章。

今年以来,当地政府筹措60多万元资金,用于绳武楼景区日常维护保养、景区提升等事项,推动形成政府主导、村委会牵头、群众参与的管理格局。并于今年7月1日起,面向全国游客免费开放绳武楼景区,同时通过组织拍摄刊播绳武楼微视频等方式给游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据统计,今年暑假期间绳武楼景区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以前看木雕只觉得好看,现在才知道每个雕塑背后都藏着故事。”游客吴女士感慨道。而这一变化得益于绳武楼景区全新升级组建的讲解队伍。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绳武楼景区讲解员由专职讲解员和多名“绳武楼杯”优秀讲解员以及学生组成。这些讲解员能够根据现场游客的需要,实现普通话和方言的随时切换,从而为游客讲述绳武楼背后的木雕故事,让“木雕博物馆”不显呆板冰冷,也让游客在领略木雕精美之余感受其独特魅力。此外,为让木雕“活起来”,芦溪镇还运用数字技术助力文化传承,推进绳武楼木雕装饰数字化解析与书稿撰写出版项目,通过数字化建档、解析动画制作与书稿撰写,为绳武楼艺术文化的深度解读提供了全新视角。

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留量”,即通过提升游客驻留时间和消费体验,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为此,芦溪镇以绳武楼为核心,构建了“吃住行游”的闭环思路。

据悉,芦溪镇今年将策划组织一系列农文旅深度融合活动。其中,9月至11月期间,拟计划开展“乡间拾趣·农家烟火”——2025年芦溪镇村厨大赛暨农事体验活动。届时,初赛阶段将通过视频形式宣传芦溪地道美食文化,培育乡村厨师人才。决赛则将聚焦“一锅咸饭、一锅面食”,突出农家烟火气,在绳武楼大埕前共享“芦溪味道”。

同时,为延续旅游热度,芦溪镇还拟计划于11月组织割水稻比赛、芥菜认种等活动,至元旦前后进行咸菜制作与封坛,并于来年举办开坛仪式,让参与的游客及群众将“芦溪味道带回家”。

在丰富旅游业态的同时,芦溪镇也持续推进种植业绿色发展,重点打造绳武楼周边一公里内“退果还耕”地块,建设以“稻香”“玉米甜”“芥菜甘”为特色的农事体验基地,吸引民众前来打卡体验农耕文化。

此外,为给游客提供更好的乡土文化体验,芦溪镇的另一重大举措,便是盘活“沉睡”的周边土楼,扮靓土楼宾馆。截至目前,该土楼宾馆已完成屋顶修缮工程,软硬件设施优化提升,为游客营造了更安全、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深度激活不是简单的设施升级,而是要让绳武楼从‘静态文物’变为‘活态文化空间’。”平和芦溪镇分管文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芦溪镇也将持续挖掘土楼文化内涵,着力打造集文化体验、亲子露营、户外写生、研学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文化空间。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