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建设:移风易俗润乡土 文明新风拂建设

zz.fjsen.com  2025-09-10 08:22:0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诏安县这片充满浓厚历史底蕴的大地上,建设乡正以一场关乎移风易俗的变革悄然改变着乡村的精神面貌。近年来,建设乡以“移风易俗”为着手点,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逐渐实现移风易俗常态化、红白喜事规范化、乡风民风文明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谱写了乡风文明的“新篇章”。

红白喜事“立新规”崇尚节俭“树新风”

“以前办红白事,家家户户攀比,给不少人造成很大的负担,自从政府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我们的负担都减轻了,这对于大家来说真是件好事啊!”

诏安县建设乡结合文明实践,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志愿服务队,指导各村规范红白理事会工作,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章程》,把移风易俗纳入各村(区)村规民约。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尚。同时,广泛开展好媳妇、道德模范和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宣传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鼓励引导群众,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文明有序的良好新风尚。

文明实践“动起来” 移风易俗“活起来”

建设乡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阵地作用,以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为抓手,积极创新活动形式,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实践所(站)围绕“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等内容,定期组织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用朴实生动的语言把道理讲清楚、把政策说明白。同时,广泛开展公益电影放映、家风故事分享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将新风尚融入文艺创作和表演之中,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此外,实践所(站)还通过设立移风易俗“红黑榜”、增强群众参与感和荣誉感,引导人们自觉抵制陈规陋习、主动践行文明公约。通过这些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使文明新风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家风家训“破旧俗” 文明新风“润民心”

长埔家风家训馆通过展示世代传承的家规家训,生动诠释着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与此同时,家风馆更注重“破立并举”,积极融入移风易俗的时代内涵,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旧俗,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的文明理念。这座小小的家风馆已成为浸润人心、培育新风的重要阵地,让淳朴家风与文明乡风交织共鸣,潜移默化中滋养着一方水土,温暖着万千民心。

如今,一股清朗的文明新风拂过这片土地,简化白事、崇尚节俭、回归哀思本真,已成为全乡的新共识。这一转变,不仅折射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智慧,更彰显了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深层力量。(李玲)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