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扎实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应用工作
zz.fjsen.com 2025-09-17 08:15:14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传染病防控像打仗,预警快一秒,风险少一分。 2024年,国家疾控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应用工作。该软件部署是国家筑牢生物安全防线的关键举措,推动传染病监测从“被动报告”转向“主动监测+被动监测”结合模式。该软件核心功能是通过实时抓取医院诊疗数据、患者轨迹及药品使用等信息,构建“多点触发、快速响应”的预警网络,大幅提升疫情早发现能力。 当很多地方还在摸索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应用时,漳州用闭环攻坚与制度创新,跑通了从“信息孤岛”到“联防联控”的关键一程。截至今年9月3日,漳州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交出一组硬核成绩单:第一批15家医院提前半个月完成任务,进度全省第一;37家医院历时一年完成“通关”,覆盖率92.5%,全省第一;第三批8家民营医院已有6家“通关”,75%的进度再度领跑全省。 面对资金自筹、技术壁垒等层层难关,漳州如何连续三次摘得全省第一?这背后是一场与时间和精度的较量,更是筑牢国家新发传染病防控“第一道防线”的关键战役。 30天只许错一次,硬骨头这样啃下来 部署伊始,难题便横在眼前。“每家医院需要自筹资金购买服务器,他们的思想工作得由我们来做。”回想起工作开展之初的日子,漳州市卫健委疾控科科长林艺杰有些无奈。 更大的挑战藏在“转正通关”环节——系统需连续30天稳定抓取数据,且“三率”(直报一致率、监测指标一致率、处理完成率)只能容错一次。“在第29天错了第二次?对不起,从头再来30天!”林艺杰解释,因为30天内只有一次纠错机会,多家医院因数据偏差被判重新来一轮30天的测试。那时,周末科室全员加班排查是家常便饭,但大家铆足了劲,就想一次通关。 “现在靠大数据抓异常。”林艺杰点出了数据的重要性。在前置软件部署运行成熟后,当患者从疫区返漳就诊,系统就可自动关联其轨迹并预警,弥补了人工问询的漏洞。 为少走弯路,漳州选择“取经探路”。2024年9月,市卫健委带队赴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考察,返漳后迅速在漳州市医院召开现场培训会,邀请省级工程师手把手教学。同时,市卫健委成立工作专班,将部署进度纳入公立医院院长考核。“医院内部协调像打仗,信息科技术支持、公卫科校准数据、医务科统筹调度,哪个环节卡壳,30天周期就可能崩盘。”市卫健委疾控科具体负责部署应用工作的李焱文说。 试点带全域,医院接力跑出部署加速度 面对全市40家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技术需求,漳州独创“传帮带”接力模式。首批选取漳州市医院、漳州市中医院和漳浦县医院3家作为“种子”试点,由省级专家重点培训。试点成熟后,每家再各自“传帮带”4家医院,全市15家先行单位工作迅速铺开,再由这15家“导师”分头帮扶第二批17家和第三批8家医院。靠着这套工作推进策略,漳州跑出了部署加速度。 为有效提升医疗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和实操水平,市卫健委一方面邀请国家前置软件资深技术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另一方面邀请已经完成前置软件部署的医院的工程师分享实践经验,用“身边事”启发“身边人”,通过“理论+实践”的培训组合,有效打通了知识传授与实践应用的壁垒,让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从装机到数据调试,结对老师全程视频指导,让我们少走弯路。”龙海区某医院信息科负责人感慨。 闭环管理+基层攻坚,织密预警“一张网” “每日两次通报、问题不过夜”是漳州进度的“稳压器”。早晨8点半,李焱文在工作群发布前一天各医院数据抓取进度;下午5点半,督促医院反馈当日进展。一旦发现抓取与上报数据不匹配,立即启动“24点前排查纠错”机制:县(区)卫健局疾控股股长靠前协调,市卫健委直接统筹调度,省级工程师在线支援。 这套闭环管理让数据质量显著提升。“医疗机构在使用前置软件后杜绝了传染病报告不及时的现象。”李焱文举例。而一些更深层的变化发生在诊疗端——过去医生诊断书上容易出现“待查、存疑”等模糊表述,经系统倒逼全部规范。“现在借助传染病前置预警软件,患者诊断结果是否为阳性会实时触发核查提醒,相当于给每家医院配了位紧盯传染病诊断关口的电子质控员。”李焱文说。 目前,漳州仅剩2家民营医院待部署。下一步,全市13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将成为主战场,市卫健委将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装部署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织牢织密传染病监测网络。对于更小的村卫生室,省级统筹已在规划中,这将彻底打通国家传染病监测预警“最后一公里”。(漳州融媒记者 杨婉真)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