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个村抱团 漳浦18家“乡村振兴公司”成立

zz.fjsen.com  2025-09-23 16:57:1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漳州9月23日讯(通讯员 林泽霖 刘冠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单一、增长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造血”后劲不足……这是长期制约漳浦县乡村振兴发展的共性难题。如何打破村域界限,整合分散资源,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实现系统性可持续造血?漳浦县委组织部交出了一份新答卷。

去年8月,漳浦县“四下基层、三进三访”工作制度开始实施,漳浦县委组织部紧盯乡村发展堵点,通过部领导带队“走出去”学、“沉下去”访、“坐下来”谈,组织镇村干部、职能部门、县属国企等多方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深入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深化跨村联建的基础上,创设了“乡村振兴公司”发展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三产联动,畅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渠道多起来,有力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质效。

漳浦乌石荔枝的主产区旧镇镇浯江片区,是漳州市最大的鲜荔枝和干果出口基地。

为充分挖掘荔枝产业“潜能”,提升产业附加值,在漳浦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旧镇镇党委统筹谋划,由浯江片区后垅村牵头,与周边的东厝村、潭仔头村、浯江村、山兜村、山仔村、苑上村共7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组建古镇酒业乡村振兴公司,发展酿制“乌石荔枝酒”项目,并探索研发荔枝威士忌、荔枝白酒、荔枝果酒等多款产品。

“乌石荔枝酒以上等荔枝果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冷却等多道工序酿造而成,约13斤荔枝鲜果可酿造1斤荔枝酒。”旧镇镇后垅村党总支书记林万历介绍,“2024年我们已经酿造了乌石荔枝酒约1.2万斤,年产值可达240万元,全部售出预计可收益90余万元,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生产,持续推动村财增收。”

同样是跨村联建,由官浔镇省炉村、西北村、康庄村、春建村、下炉村5个村共同出资,盘活了康庄村一块13亩的闲置土地,于今年5月建成2座蝴蝶兰繁育大棚,面积约5300平方米,可种植成品蝴蝶兰18万朵。目前该基地已出租投用,每年可创收村集体收入19万元。

“立足蝴蝶兰这一特色产业,通过党建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官浔镇成功将闲置资源转化为生财资产,形成抱团发展良好局面,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又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官浔镇副镇长陈志彬说。

旧镇镇与官浔镇以产业为纽带,打破村界藩篱,激活片区资源,实现了从“点上开花”到“串珠成链”的转变。而湖西乡党委整合全乡10个村的力量,打造了更具规模的乡村振兴共同体。

今年3月,湖西畲族乡首家乡村振兴公司——漳浦县畲乡聚力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注资100万元,由全乡10个村按每个村10%的股份入股,重点经营劳务派遣、小额工程承揽等业务,建立“按股分红+项目优先”分配制度。湖西畲族乡人大主席涂林鹏派介绍,该公司发展规划以公建小项目试水运行,逐步往大项目承揽、特色产品市场化运作、为企业提供劳务服务等方向发展。

沈海高速赵家堡出口的湖西“特色农产品集中售卖区”项目就是畲乡聚力公司规划建设的。“以前,村民占用高速出口两侧道路经营农产品,经常造成交通拥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涂林鹏派说,现在规划建设了“特色农产品集中售卖区”,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规范了经营秩序,村民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安心经营,生意越来越红火。

据了解,畲乡聚力公司还承揽了顶坛村篮球场建设及后溪村前厅自然村拆旧拓新项目,其中顶坛村篮球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后溪村前厅自然村拆旧拓新项目已于今年7月动工建设。与此同时,该公司还整合老菜脯、山茶油、梅饼、胡椒饼、花生、桂圆等6大土特产资源,融入畲乡文化元素设计推出“畲乡土特产礼包”,让“土特产”变“金名片”,既带动村民增收,又弘扬了畲乡文化。此外,公司与赤岭畲族乡远大食品有限公司还谋划合作开发“芋头产业园”,不断拓宽产业渠道,持续增强“造血”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秉着互补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融合古堡文化和畲族文化,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为文旅发展增辉,为乡村振兴助力。”涂林鹏派说。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资源分散到产业联动,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漳浦县委组织部以“四下基层、三进三访”工作制度为抓手,精准把脉乡村发展堵点,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路子,目前全县已有98个村(社区)抱团成立18家乡村振兴公司,他们探索资产经营、社会服务、工程承揽、产业带动、劳务派遣等多种模式,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新路径。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