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石化产业一线的“新古雷人”

zz.fjsen.com  2025-09-25 07:49:05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今年以来,漳州古雷半岛活跃着产业焕新的蓬勃脉动:新开工龙翔恒宇丁辛醇等3个项目,新投产奇美PC等5个项目,新签约贝欧亿高性能聚烯烃弹性体等15个项目,合计总投资超640亿元。

项目落地的“加速度”、建设现场的“沸腾感”、企业创新的“突破力”,勾勒出古雷发展的新图景。新图景的绘就离不开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的“新古雷人”。他们正以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为古雷传统石化工业基地注入全新活力。

丈量新高度的年轻人

23岁的龚恩义站在古雷半岛上,脚下是10多年前渔民踩过的淤泥,如今已成为石化基地的建设工地。一年前,刚从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的龚恩义从重庆远赴漳州,参与古雷石化基地热电联产二期项目建设。

“第一次看到施工图纸时,那些符号就像催眠图案。”龚恩义回忆道。本科所学无法支撑他顺利度过新人期,工程部主任看出他的焦虑,送给他一本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规范图集。从此,龚恩义开始了与图纸的较劲——白天跑现场,夜里啃图集,把笔记本写得满满当当。他还转发笔记到新生群,供大家参考学习。

真正的挑战,是来自烟囱基础钢筋需求计划表的审核。

“学会看图纸,可只看不算,并不能真正看懂。计算工程量,是把图纸拆开、揉碎、读懂,直到真正理解。”即便做了准备,真拿到审核单时,龚恩义还是紧张得手心冒汗。作为第一个签字把关的人,他感到责任重大。

龚恩义对照图纸,核验一根根钢筋间距、长度,又和现场技术员沟通,确认争议细节,最终完成了审核。

慢慢熟悉工作后,他开始想着优化。在烟囱场地移交时,有一道工序是“原始地貌收方”——要记录原始地面高度,方便后期算土方量。这项工作需将几十甚至上百个坐标点进行转换,相当烦琐。

龚恩义灵机一动:能不能把它自动化?他很快开发出一个小程序,能把现场测量获得的大地坐标批量转成建筑坐标,并生成CAD可直接识别的文件。这样一来,画图工作量大幅减少,效率明显提高,也为后续工程的建设提供便利。

烟囱节节攀升,龚恩义的成长也势如破竹。在100米高空,他创新安全管控方法,参与设计新型安全带槽;在200米验收平台,他已从懵懂毕业生蜕变为技术尖子生。

今年6月15日,205米烟囱顺利封顶。站在烟囱之巅,龚恩义自豪地说,205米,不仅是一座建筑的高度,更是一个年轻技术员的成长刻度。

推动中沙合作的使者

总投资448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由世界石化巨擘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与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合资建设,是中沙产能与投资合作的重点项目、国家重大外资第三批专班项目之一。

作为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控制部总经理,沙特籍高管马特·阿尔·沙马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马哥”。他用自己的方式搭建起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

2025年春节前夕,小马哥与中方同事冯振友踏上了一场跨越六省、行程3000公里的“友谊长征”。7天之内,他们走访了南方10余家重要承包商。即便在疲惫的高铁路途中,小马哥仍坚持核对行程、准备材料。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中国朋友春节都在忙,我们更不能停。”这句话让身边同事印象深刻。

平日里,小马哥常自费组织团队聚餐,坚信“餐桌上的笑声比合同上的签字更珍贵”。今年6月6日,是沙特重要的传统节日,大多沙特员工选择回国团聚,而小马哥却主动留守古雷。他微笑着解释:“这里也是我的家。”

他的办公室内,中沙两国国旗并列悬挂,其下方是一行中阿双语的标语:“一带一路连四海,2030愿景共此时。”小马哥常以“果树嫁接”比喻中沙合作——中国技术如砧木般坚实,沙特愿景如接穗般鲜活,唯有彼此融合,才能共同培育出丰硕的“金芒果”。

5月16日,随着全球最大EO/EG(环氧乙烷/乙二醇)洗涤塔成功吊装,福建省迄今为止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外资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顺利打通工程建设关键节点,将从土建阶段全面转入安装高峰。

“吊装设备组装完成后,中沙团队每天都会对其垂直度、水平度、紧固度等参数开展多重检查,详细记录日志、编写操作总结,确保吊装作业精准、圆满完成。”中石化重型起重运输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陈涛表示,作为全厂最高、最重塔器,EO/EG洗涤塔的成功吊装,是中沙团队携手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的缩影。

“目前,项目建设进度已过半。我们希望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成果,打造两国产业合作的新标杆。”项目总监萨利赫表示。

绿色发展的践行者

在古雷石化基地,“新古雷人”的足迹不仅遍布工地与厂房,更深深烙在绿色转型的最前线。

工业废水经多道工序处理后变清了,但留下的高含水率污泥却成为棘手难题——黏稠、厚重、运输难、处置成本高,是企业绿色转型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我们立下军令状:必须在控制全年油泥总量不增的基础上,把污泥含水率降下来,月均湿污泥量不得超过420吨。”古雷石化公司公用工程分部工艺副经理段军召说。

面对这一挑战,段军召带领团队踏上攻坚之路。他们埋首海量历史数据,对比每一条管线、每一个单元的运行记录;奔赴全国10余家同行企业,从北到南,取经问道。

那段时间,团队成员几乎“住”在现场。在闷热潮湿的操作间,他们一待就是数小时,观察水流状态、记录设备参数、提取污泥样本。终于,一份翔实的《污泥脱危减量方案》成型。

然而方案实施后,效果不及预期。水质波动大、污泥性状不稳定,减量效果迟迟不达标。“我们甚至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路。”段军召回忆道。

关键时刻,公司组织技术专家团队驻扎一线,开展“再排查”。他们发现核心问题在于离心机运行参数与实际污泥特性不匹配,加药配比和进料速度也需要优化。

“我们就像在解一道多元方程,每个变量都要精确控制。”段军召说。团队重新对离心机的扭矩、差速、液环层厚度等数十个参数进行组合测试。那段时间,控制室里彻夜灯火通明,技术人员围着设备记录数据,衣服上总是沾着泥渍。

最大的突破来自一个深夜。当团队尝试一种新的聚丙烯酰胺配比方案时,发现污泥的絮体结构明显改善。“那一刻,我们看到离心机出泥口的状态完全不同了。”段军召比画着说,“之前是稀糊状,现在成了颗粒分明的泥饼。”

随后两周,团队趁热打铁,对进料泵频率、冲洗周期等进行200多次调整试验,终于找到最佳运行参数组合。湿污泥经离心机处理含水率从之前的87%降到了83%以下,每月减少湿污泥50余吨,年度月平均值控制在380吨,结果远超预期。

同时,生化及无机污泥危险固废的各项数据均符合一般固体废物指标,2025年古雷石化公司污泥危废每月减少150吨。

从技术攻坚到绿色转型,“新古雷人”用实践证明:传统产业的升级,本质上是人的转型。正是他们的务实与创新,共同构成石化新城的核心发展动力。

如今,古雷石化基地已逐步形成年产能炼油1600万吨、乙烯380万吨、芳烃360万吨的规模体系,落地、在建、签约项目超50个,总投资逾3000亿元,形成以“芳烃—纤维”“烯烃—塑料”两条产业链为主线、一条绿色产业链协同发展的“2+1”产业新格局。(福建日报记者 苏益纯 通讯员 牟洋 廖雨寒)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