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迁徙到安居 华安移民村的幸福蜕变

zz.fjsen.com  2025-09-29 16:50:4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秋日清晨,初升的阳光洒在华安县沙建镇新修的沥青路面上,官古村新建的农贸市场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将刚采摘的蜜柚、红辣椒和麻竹笋装车发货,这条连接村庄与外界的新路,让新鲜的农产品能在最短时间内运往县城市场。

记得五十多年前刚搬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坡野岭。今年70多岁的汰内村移民郑进清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1972年,为支援山美水库建设,泉州市南安县九都镇1011名群众毅然告别故土,迁往华安县安置。郑进清就是这支移民大军中的一员,他清楚地记得,当初分到的田地都很贫瘠,收成不好,常常要靠政府救济。

转机出现在2006年。随着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华安县积极探索资金直补到人、项目扶持到村的双轨机制。县库区移民工作负责人黄才坤介绍,这一政策设计既保障了移民的基本生活,又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实现了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特别是移民创业园的建设,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截至目前已产生租金收益约1991万元,其中约432万元直接用于助学、助医和村集体分红。

在官古村,近五年华安县投入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约1654万元,实施了6个重点项目。新建的3500米生产道路和29500平方米沥青路面,让这个过去基础设施薄弱的村庄焕发新生。

“以前下雨时根本没法走,泥土路变得泥泞不堪,车辆进不来,种的柚子没法及时采摘运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卖不上好价钱。”官古村村民张全国指着新硬化的道路说,“现在好了,货车直接开到地头,早上采摘的农产品,下午就能交到收购商手里运出去。”

毗邻的汰内村同样迎来巨变。五年间约2140万元的移民资金投入,在这里实施了14个重点项目。1.5公里新沥青主干道的修建,100盏路灯的安装,1650米排水渠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村庄的面貌。“现在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孩子们晚自习回家也安全多了。”村民王大叔说。

更令人欣慰的是,一座新建的小型自来水厂已经建成,即将投入使用,未来将为四个移民村的日常生活提供水量与水压更加稳定、水质更有保障的清洁水源。“一想到很快一拧开水龙头,水流就能更稳定、更清澈,心里就特别踏实。”正在洗菜的村民李大姐笑着说,眼中充满期待。

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移民村更加注重教育和产业发展。村民们自发组织奖学基金,专门奖励考上本科的孩子们。“今年村里有十六七名孩子考上本科,其中将近一半都是我们移民的后代。”移民代表郑宗宝欣慰地说。

“每人每年600元的直补资金,20年不变的政策让我们吃了定心丸。”郑进清表示,“这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和温暖。”据统计,这项直补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发放资金超过3000万元。

傍晚时分,汰内村公园里渐渐热闹起来。老人们三三两两在园中散步聊天,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嬉戏,几位阿姨随着音乐跳起了广场舞。“现在的生活和城里没什么两样。”正在散步的移民村民纪玉含笑着说,“以前哪能想到,我们移民村也能有这么好的公园,这么漂亮的环境。”

华安县库区移民工作负责人黄才坤表示,今后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持续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培育和人才培养,推动移民村实现从“安居”到“乐业”的跨越。如今,移民村的路灯次第亮起,宛如一串串明珠,照亮着村民回家的路。

从搬迁初期的艰辛,到如今的安居乐业,这条曾经泥泞不堪的村道,如今已变成宽阔平坦的沥青路,不仅连接着村庄与外界,更连接着移民的过去与未来,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也承载着移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陈蕾 黄建和)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