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西桥中心小学:传承发展闽南文化 古韵新声润校园

zz.fjsen.com  2025-10-09 17:22:0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闽南文化“活态传承”的校园实践与创新,今天聚焦漳州市西桥中心小学,在这里,闽南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遥远记忆,而是孩子们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

童声清亮,古韵悠扬,走进西桥中心小学,只见学生们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素华的引领下,用婉转的闽南语锦歌腔调吟唱毛主席的经典诗词,用乡音传递红色精神。

锦歌悠扬,闽音缭绕。2023年,西桥中心小学新校区落成之后,学校便邀请王素华老师每周三定期来给孩子们上课,更好地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引导学生热爱乡土艺术,更好地进行非遗社团建设、弘扬非遗文化。据介绍,练习之初,学生们连月琴都抱不稳,但在王素华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现在已经可以有模有样地边弹边唱了,参加锦歌社团的学生也有五十多人。

当闽南语进入z世代课堂,构筑起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在闽南童谣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袅袅乡音、清脆童声稚嫩地吟唱着闽南童谣歌曲。

小小课堂已经变身为临时剧场。在这间教室,省级非遗传承人周炳生带着几名“小徒弟”站在幕布后面表演布袋木偶戏《拔萝卜》。“小徒弟”们指尖翻动,操纵木偶,有板有眼地配合着师父演出。老戏新演,孩子们还创编了现代剧目《偶戏新说》,让传统技艺与时代精神碰撞出璀璨火花。体育大课间,地方传统武术训练虎虎生风。学校武术教练将闽南漳州地方的“白鹤拳”“达尊拳”等融入体操,创编出一套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武术操,让强身健体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

从锦歌的婉转旋律到木偶戏的灵动指尖,从童谣的乡音童趣到武术操的刚柔并济,学生们在触摸传统的同时,也逐渐成长为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自闽南文化课程开设以来,西桥中心小学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解本土文化的一扇窗,更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的新路径,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未来,学校计划将课程进一步体系化,让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代际传递中愈发蓬勃。(刘清宇 郑锡鹏 卢诗婷)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