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区:踔厉奋发,奏响城乡“共富曲”
zz.fjsen.com 2025-10-15 14:57:3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025年上半年,长泰“三比一看”竞赛总得分居全市第二,其中“三比”竞赛排名全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居全市第四。 近年来,长泰区奋力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深化实施“1658”强区工程,奋勇争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的共同富裕长泰样板。 产业强筋健骨锻造共富硬支撑产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2024年,长泰区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成功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全区6%的规模工业企业数,撬动了全区20%的产值。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链主”企业释放的磁吸效应。 近年来,长泰区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型电子元器件等9个细分产业,依托“链主”企业以商引商、以链招商,推动“小而精”的特色产业集群加速成形。一个个上下游企业如“群鸟”云集,产业生态愈发繁茂,在强链补链中释放出澎湃动能,构筑起充满活力的产业“热带雨林”。 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活血”效应,加速了长泰的城镇化进程。 漫步长泰经济开发区,充满活力的“紧凑感”扑面而来:兴泰湖公园的碧波与聚牛山的绿意,是周末亲子时光的“标配”;幼儿园到中学的全龄教育链,为孩子们营造稳定成长环境;家门口的中医院,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一个高效便捷、功能复合的“15分钟生活圈”已然成形。正如来泰十余年的新长泰人张美娇所说:“在这儿既能安心工作,又能舒心生活。” “产城人”深度融合的产业社区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技术人才扎根长泰,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新”出发,长泰通过科技创新积蓄发展动能。深化“一条产业链每年至少新增对接一所‘双一流’高校”机制,用好政产学研科创平台、产业人才大数据系统,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四个中心”建设;今年来,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家。 向“新”而行,长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物联科技等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企业创新转型支持力度。今年来,新增技改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22.12亿元。 一个个部署,一条条举措,为长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强化支撑、打牢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四链’深度融合,促进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长泰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忠表示。 改革破冰除障激活共富源动力 走进长泰区行政服务中心,“跑腿办”专窗的标识格外醒目,这里已成为企业群众口口相传的“暖心驿站”。 “服务很实,速度很快!”刚实现“拿地即开工”,一次性拿到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福建宏利制釉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轩昂对“跑腿办”服务赞不绝口。 这种从“企业追着部门跑”到“政府围着企业转”的转变,是长泰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改革开放水平的生动写照。 长泰区全面推行营商环境“118”机制,打造“不找人、好办事”营商环境。2024年,长泰区率先推行“联合一次性告知会”服务机制,梳理了涵盖25项审批事项的清单并进行一次性告知,截至目前,为19个工业项目提供该项服务,其中15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审批时间缩短了50%以上,让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心无旁骛谋发展。 今年,长泰区行政服务中心将“候喜”智能政务助手接入“长泰政务服务”平台,企业可通过智能交互方式快速查询政策,实现“企有所呼、智有所应”。 政务服务的“加速度”,激发着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长泰在优化服务软环境的同时,更以机制体制改革激活园区发展硬实力。通过深化长泰经济开发区机制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新路径,建立起“管委会+国企”的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工作的协同共进。如今,长泰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综合排名中前移14位、首次进入全省30强,并成功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改革答卷。 从政务服务的细致入微,到园区改革的大刀阔斧,长泰以改革破局、用创新开路,将改革“力度”转化为发展“热度”,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展现新作为。 城乡携手并进绘就共富温暖底色 城市车水马龙,乡村阡陌交通,处处展露高颜值。近年来,长泰区强化区域协同融通,城乡发展互促并进,将一张张蓝图变成了广大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 位于城区的城关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正转化为村民手中沉甸甸的“幸福账单”。依托城区区位优势,通过物业租赁、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2024年,城关村村财收入达到755万元,集体固定资产总市值超2.1亿元。村财有收益,为民有底气。城关村每年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发放老人生活补助、生育奖励、助学奖励等民生领域,让村财的“源头活水”精准滴灌到民生“责任田”,稳稳托举起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而距离城关村20公里外的林墩办事处林溪村,正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乡村振兴,并反哺村民。这个曾因石头产业闻名的“石头村”,在2019年长泰区全面关停所有露天矿山、拆除违规石材企业后,毅然向“绿”而行。通过村庄绿化、沿线亮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等工程,林溪村不仅还清了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更凭借山水田园风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一波波“流量”也激活了村民返乡创业的热情,民宿、特色餐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村旅游产业日渐红火。 如今,林溪村与周边四个村庄抱团发展,组成的“五朵金花”联村党委,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乒乓球赛、船艇赛、气排球赛……从场地共建、服务共担到客源共享,五村协同发力,将一场场体育赛事办成了激活经济、展示村貌的“嘉年华”。 乡村的脉动与城市的律动同频共振,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国省干线联十一线长泰段二期工程新村隧道双洞顺利实现贯通,打通了长泰“融漳接厦”交通脉搏,助力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长泰区医院新建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投用后将大幅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这些承载着民生期盼的重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不断夯实幸福长泰的根基。 文旅提档升级擦亮共富金名片 入秋以来,陈巷镇雪美洋万亩良田陆续掀开了玉米播种的序幕。十五户陂的渠水涓涓流淌,与玉米田、村庄相映成景,铺展出一幅绿色的田园画卷。 这座始建于南宋时期的水利工程,由宋代彰信里(今陈巷镇)乡绅陈耆创建,历经近800年,依然发挥着灌溉作用,汩汩渠水滋养着广袤农田,见证着长泰农耕文明的生生不息。为健全优秀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机制,近年来,长泰区推动包含十五户陂和颜府陂两处宋代水利工程在内的龙津古陂灌溉工程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让古老水利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发展的深层动能。长泰深谙此道,正全力推动文旅融合提档升级。 今年5月,圆满落幕的漳州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将长泰展现在聚光灯下。这场盛会不仅全面展示了长泰的城市形象、非遗文化,全方位推介了长泰的文旅资源,更吸引了百家媒体聚焦,全网直播观看量突破567.5万次,获主流平台刊发报道1000余篇(条),助力“办一次会、兴一座城、旺一方经济”目标实现。 近年来,长泰积极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在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上“破圈进阶”,形象不断刷新。依托丰富的品牌活动,全力打造“文化+”“森林+”“体育+”“民宿+”等,文旅产业呈现供需两旺、全面开花的局面,特别是将赛事经济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成功举办中国·长泰乡村气排球公开赛、省青少年速度轮滑和越野轮滑比赛、省青少年武术散打公开赛等赛事,让赛事“流量”转化为旅游“留量”,成为文旅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从春赏花、夏漂流,到秋登高、冬温泉,四季皆景的龙津大地风光无限,“一村一品”更是激活了乡土基因,形成了“移步换景、全域皆游”的格局。 龙津水长流,奋进歌未央。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长泰正以“闯”的魄力、“创”的智慧、“实”的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郑晓梅)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