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绘就生态产业双赢图景
zz.fjsen.com 2025-10-16 12:59:2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闽南丘陵的层峦叠嶂间,平和县曾以漫山遍野的蜜柚园闻名遐迩。然而,长期单一的种植模式也带来了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生态难题。面对挑战,平和县人大常委会以监督为抓手,聚焦退果还林还耕这一“生态工程”与“民生工程”,用依法履职的“温度”与“力度”,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霞寨镇西安村退果还耕地示范片与国强乡“花溪梦田”退果还耕发展农文旅产业示范片的成功实践,正是在人大监督指导下,“点上突破、面上开花”的生动写照,一幅“水清、岸绿、果优、民富、文旅兴”的崭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一线督查“把脉问诊”,织密责任网与示范引领网。“退果不是‘一退了之’,关键要让群众明白‘为什么退、退了怎么发展’。”在平和县南胜镇的一处刚退果待耕的田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新丰带领督查组与镇村干部站在田边,一边察看整地情况,一边与干部交流。这是该县人大常委会推动退果还林还耕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确保工作落地,平和县人大常委会迅速成立专项督查组,深入乡镇、村组,通过现场察看、调阅台账、座谈交流等形式,“解剖麻雀”式梳理问题。截至今年9月,已开展12场次实地调研,召开8次座谈会,形成《退果还林还耕工作督查情况报告》,向县政府提出8条针对性建议。 “我们不仅要查进度,更要查群众的真实意愿。”在霞寨镇西安村退果还耕地示范片,督查组与村两委、果农代表共同探讨,引导该村依托现有基础,推广稻蛙菜轮作模式,并建立了“退果—改种——管护”全流程技术指导机制,确保“退得下、还得好、能增收”。这一示范片如今已成为周边村庄学习的样板,带动了土地效益的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国强乡“花溪梦田”退果还耕发展农文旅产业示范片的建设,则是人大常委会引导产业融合发展的又一亮点。平和县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专题调研,听取文旅、农业等部门及专家意见,指导国强乡充分挖掘当地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将退耕地打造成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人大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完善配套设施,如今“花溪梦田”已初见成效,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为其他乡镇探索多元发展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退果还林还耕是‘一把手’工程,必须压实责任。”督查组在多次调研中强调,要建立“县乡联动、部门协同”的联合工作机制,对进度滞后的乡镇实行预警;要精准对接果农需求,特别要关注像西安村、“花溪梦田”这样的示范点建设,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让群众“退得放心、种得安心”;更要加强宣传引导,用“算好生态账、经济账”的方式,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入脑入心。 水清岸绿,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以前这溪里的水浑浊得很,现在能看到小鱼了!”站在山格镇高际溪岸边,村民李大爷指着清澈的溪流笑着说。这不仅是山格镇的变化,更是全县水环境改善、断面水质持续达标的一个缩影。2025年以来,平和县2个国控断面水质类别稳定,其中长乐葵山断面始终保持Ⅱ类标准,洪濑汤坑桥断面维持Ⅲ类,水环境质量“稳中有进”。9个省控断面中,5个水质提升至Ⅱ类,水质提升背后,是县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生态治理的成效。“我们不仅要‘保’住现有水质,更要‘治’好潜在风险。”督查组督促相关部门制定专项整治方案,通过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措施,确保水质回升。小流域和乡镇断面同样传来捷报:6个小流域断面中,5个水质提升。 “退”出生态空间,“还”来绿色未来与产业升级。“这100多亩低产柚园退了,明年就种油茶和中草药,既能保收益,还能护生态。”在坂仔镇,果农陈大叔指着连片的退耕地块说。截至9月8日,平和县已完成退果还林8.5万亩,占年度任务的85%;退果还耕完成2.1万亩,占年度任务的71%。“退果还林还耕”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退’的是低效果园,‘还’的是生态红利。”县人大常委会朱主任在调研时强调,退果还耕还林不仅要“退得下”,更要“还得好”。为此,人大常委会推动县政府建立“退果—改种——管护”长效机制,引导果农发展林下经济、反季节蔬菜等特色产业,确保“退果不减收、还耕还林更增收”。其中,霞寨镇西安村示范片通过引入高优蔬菜和科学管理,亩均年收入预计增加1000元以上,为传统果园转型提供了新路径。目前,小溪、南胜等5个乡镇已提前完成还林还耕时序进度,预计年底前,全县可全面完成任务。 从“增产不增收”到“质优价稳”,平和蜜柚“钱景”渐明。“今年的蜜柚甜、品相好,价格平稳!”在小溪镇蜜柚批发市场,果农王大姐正忙着打包新摘的蜜柚。谁能想到,就在一年前,平和蜜柚还因产能过剩陷入“1元以下/斤”的低价困境,部分果农甚至“增产不增收”。“要让蜜柚‘老树发新芽’,必须从‘规模’转向‘品质’”,平和县人大常委会在持续监督生态果园建设的过程中多次强调。推动政府出台“两减”措施——减少低产低效柚园面积,减少化肥使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进生态果园建设。今年,全县蜜柚虽因面积减少但单产增加,但通过提质增效,平均收购价稳中有升,亩产收入较去年增长15%。“种好柚、卖好价”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而国强乡“花溪梦田”示范片则通过“退果+文旅”模式,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从“生态账本”到“民生账本”,人大监督引领和谐共生。从霞寨镇西安村的生态经济转型,到国强乡“花溪梦田”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平和县人大常委会以监督之力推动退果还林还耕走深走实。如今,行走在平和的山间田野,昔日的蜜柚园正焕发生机,清澈的溪流映照着蓝天白云,群众的笑容里写满了对绿色未来的期待。这场在平和县委领导下、县政府各级各部门努力下、群众共同参与、人大监督推动的“绿色革命”,正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治理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平和经验”。(黄良仕)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