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城:九年守一线 青春映光明
zz.fjsen.com 2025-10-23 11:13:1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国网漳浦县供电公司佛昙镇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魏惠城,以九年时光为笔,从青涩学子蜕变为独当一面的电网守护者,在基层一线书写从“工”到“匠”、从“将”到“帅”的青春篇章。 初入职场肯吃苦 专研实干露头角 2016年夏天,刚从闽南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的魏惠城,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电力事业的向往,投身家乡基层的供电所。 第一次跟着老师傅爬杆作业时,15米高的电杆在烈日下发烫,他系好安全绳一步一步向上攀爬。杆下老师傅仰头喊道:“小魏,要是怕就慢慢来!”他咬咬牙继续向上,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流进眼睛,火辣辣地疼。等到从杆上下来时,他的工装早已湿透,手掌磨出了好几个水泡。老师傅拍拍他的肩膀:“好样的,能吃苦。”他只是笑笑,第二天照样早早来到现场,主动帮忙整理工具、准备材料。 接线时,他全神贯注的神情常获老师傅点头称赞;下班后,当其他年轻人忙着聚会休闲,他却抱着厚厚的线路图研究到深夜,务必弄清每个开关控制的线路、每段线路的故障易发点。这种肯吃苦、爱钻研的劲头,让魏惠城很快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2018年,他被任命为佛昙镇供电所安全员。 安全是电网的生命线,安全员的责任重于泰山。上任后,魏惠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重新梳理安全规程。他发现部分老师傅依赖经验作业,对一些安全细节不够重视,便一次次耐心提醒。“林师傅,接地线要先验电再挂接,这个步骤不能省。”“王班长,安全帽的下颌带要系紧,这是保命的。”除了口头叮嘱外,他每天都会提前抵达施工现场,逐一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到位。面对“太较真”的质疑,他始终坚持,“咱们这行,一次疏忽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渐渐地,“安全无小事”成为全所的共识,佛昙供电所的安全基础愈发牢固。 台风面前勇担当 抢修一线显本色 2023年夏天,超强台风“杜苏芮”肆虐泉州,电力设施受损严重。接到支援命令时,魏惠城正在家里吃晚饭。他放下筷子,简单收拾几件衣服就准备出发。妻子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送他到门口,欲言又止。他摸摸孩子的脸,轻声说:“爸爸去让别的小朋友家里早点亮灯,很快就回来。” 抵达灾后现场,眼前的景象比想象中更惨烈——电线杆成排倒下,导线像乱麻般缠绕。作为支援队伍的一员,魏惠城一到现场便投入抢修中。连续一周,他和队员们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用行动诠释着电力人的责任与担当。 2025年8月,台风“杨柳”登陆漳浦,此时的魏惠城已担任佛昙供电所副所长。台风登陆前,他提前组织完成辖区内所有变电站特巡、树障清理与杆塔加固等工作;台风登陆当晚,他守在供电所,抢修电话此起彼伏。他带领抢修队出发,道路被倒伏的树木阻断,他们就徒步前进。在齐膝深的积水中,他一边用木棍探路,一边提醒队员注意安全。 连续30多个小时高强度作战,他的声音已经嘶哑,却仍沉着指挥抢修工作。当供电所辖区内最后一处故障点被修复、所有灯光重新亮起时,他靠在指挥车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聚焦难题敢创新 技术攻关解民忧 作为土生土长的沿海人,魏惠城深知沿海电网的特殊性。佛昙镇三面环海,电力设备长期受盐雾侵蚀,普通设备用不了几年就会锈蚀,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当地供电可靠性。2023年6月,担任副所长后,他将解决沿海线路腐蚀问题作为重点工作。那段时间,他几乎跑遍了辖区内所有的沿海线路。哪个地段海风最猛,哪个位置的设备腐蚀最快,他都一一记录在案。 经过反复比对论证,他提出了采用耐腐蚀新材料设备的改造方案。尽管方案需增加投入,他在汇报会上仍据理力争:“短期看成本是增加了,但从长期来看,减少了频繁更换和故障维修的损失,实际上是更经济的选择。”最终,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10千伏后许Ⅱ线、10千伏二中线下苏支线、岱嵩支线等关键沿海线路陆续完成改造,设备故障率显著下降。 魏惠城始终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在日常巡视中,他发现传统驱鸟器安装起来既费时又费力——不管是停电作业还是使用带电车安装,都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工作效率。 于是,他组织了几名年轻员工,成立QC小组,决心研制一种更安全、更高效的驱鸟器。那段时间,供电所二楼的小会议室常常亮灯到深夜。他们画了无数张草图,尝试了多种材料,前后进行了几十次试验。有一天深夜,一名年轻组员垂头丧气地说:“魏所,今天又失败了,这个卡扣还是固定不牢。”魏惠城拿起那个失败的样品仔细看了看,鼓励他说:“别灰心,至少我们知道这种材料不合适。来,咱们再试试别的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驱鸟器,不仅安装时间大大缩短,而且不需要停电或使用带电车作业。这项成果后来获得了福建省2023年度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二等奖,但在魏惠城看来,最大的奖励是看到工友们在安装新型驱鸟器时脸上轻松的表情。 肩负新责强引领 扎根基层践初心 9月,魏惠城肩负起供电所党支部书记的新职责。面对组织的信任与肩头的责任,他深刻认识到,作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不仅要业务过硬,更要在思想引领和团队凝聚上用心用力。 供电所外勤班以年轻人为主,日常工作常与风雨烈日为伴,时间一长,难免有人对工作的艰辛产生情绪。魏惠城看在眼里,主动走进这群年轻同事,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引导他们从平凡岗位中寻找价值、获得成长。每当与年轻员工交流时,他总会诚恳地分享自己的体会:“基层是成长的沃土,每一次故障处理,每一次技术攻关,都是进步的阶梯。” 如今33岁的魏惠城,已在佛昙镇供电所工作九年。从爬杆作业的新员工到独当一面的副所长,从专注安全的安全员到统筹全局的党支部书记,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坚定。在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佛昙镇电网地理接线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符号,每一个符号背后都是他走过的足迹。有人问他,在基层一待就是九年,有没有想过换个环境?他指着地图上熟悉的线路,认真地说:“你看,这每条线路我都走过,每个村庄的用电情况我都清楚。这里需要我,我在这里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夜幕降临,佛昙镇的灯火次第亮起。魏惠城习惯性地在镇里转转,查看线路是否正常运行。这个他守护了九年的小镇,每一盏灯都见证过他的坚守,每一缕光明都承载着他的付出。在基层这片肥沃的土壤里,他用恪尽职守、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国家电网青年员工的精神风貌,也让青春在守护光明的事业中绽放出耀眼光芒。(杨锦江 文/图)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