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长泰做了个性化定制

zz.fjsen.com  2025-10-27 20:59:21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十五户陂滋养下的雪美洋万亩良田

去年十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一年来,长泰全区上下牢记嘱托,奋勇争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的共同富裕长泰样板。

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长泰因地制宜,让各村立足资源禀赋与内在基因,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方式方法。长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思民表示:“乡村振兴绝非千村一面,我们不追求整齐划一,而是实施‘一村一策’,让乡村特色成为竞争力,把差异化转化为吸引力。”

如今,这样的“个性化定制”正在龙津大地绽放异彩,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村庄如明珠般串联,绘就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

因地制宜 产业有“个性”

梁冈山下,石铭村的芋田里绿意盎然。芋农们正弯腰挖出一个个敦实饱满的芋头,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石铭芋长在富含矿物质的土壤中,喝的是山泉水,在明朝时可是贡品!”谈起家乡的宝贝,石铭村党总支书记陈海龙非常自豪。

然而在此前,这样的好东西却卖不上好价钱。转机源于村党组织的主动破局。石铭村创新推行“六统一”管理模式,成立了漳州市首家村级供销社,整合了20家合作社资源,实现农资、技术、品牌、销售的统一管理。这一举措使得石铭芋的售价稳步提升,带动了农户实现了增收。

尝到甜头的石铭村开始谋划差异化发展,与玫瑰农庄合作,共同培育特色姜荷;返乡青年的蓝莓项目顺利扎根,催生了“采摘体验”等新业态。至此,石铭村形成了以“一颗石铭芋、一朵姜荷花、一粒花香蓝莓”为代表的“三驾马车”产业格局。石铭芋的价格已经提升3倍,特色产业的综合产值也突破了千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过30万元,带动就业超过千人。

芋香尚未散去,另一边的径仑村,正凭借一尾灵动的光鱼,游出另一番动人景象。

“以前养鱼靠经验,现在靠数据。点开手机,鱼塘的溶氧量、水温等关键数据一清二楚。”径仑村养鱼能手蔡新源熟练地操作着手机App,展示着他的“数字化渔场”。科技赋能,不仅让养殖更精准,更从源头守护了一方绿水。

不止于智慧养鱼,村里还创新推行“鱼蔬共培”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生态混养进一步净化水质,形成了良性循环。“好水养出好鱼,更需精深加工提升价值。”据径仑村党总支书记王阿东介绍,村里通过引入充氧打包、无骨处理等技术,牢牢锁住光鱼的鲜味;同时,塘边兴起了特色垂钓与农家餐饮,直接带动光鱼从塘间游向餐桌。如今,径仑村光鱼年产值达2400万元,成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如今的长泰正以产业振兴为梭,编织着城乡共富的经纬,着力培育发展乡村富民产业,让更多闲置地化身为蛋禽、玉米、韭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绿洲,更多现代农业落地为田间硕果,更多传统村落蜕变为共富高地。今年,“长泰砂仁”“石铭芋”“坂里龙柚”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已转化成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区新增绿色食品认证4个,建立优新品种示范片14个。

创新方式 治理有“个性”

上午11时,林溪村乡风文明展示馆内,游客正聚精会神聆听讲解,一旁的“幸福食堂”里,两百多位老人围坐一堂,吃着热乎可口的饭菜……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为林溪村的常态。今年7月,福建省文明乡风建设现场交流活动在长泰区举办,林溪村成为现场观摩点。

然而2019年,石材厂陆续关停后,林溪村曾深陷转型阵痛。破局的关键,源于一场深入肌理的“民情三访”实践。村干部与党员中心户下沉网格,通过全面家访、重点走访、精准回访等,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建设‘幸福食堂’就是‘家访’搜集到的金点子。”林溪村党委书记林国发介绍,这里不仅解决了留守老人的吃饭难题,更成了汇集民智的阵地。

干部沉下去,民意浮上来,乡村活起来。遵循群众建议,林溪村开启了“变形记”。

昔日石材厂变身体育馆,旧厂房改造成精品民宿……环境美了,人气也旺了。据统计,转型以来,林溪村各业态累计带动超千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办起民宿22家、餐饮店28家。“民情三访”让干部作风的切实转变与群众智慧的充分涌流,让林溪村的路子越走越宽。

如果说林溪村是用“脚步”丈量出的民情来重塑乡村,那么古农村则是以“传乡风、扬家风、淳民风、塑村风”的“四风”工作法,用文化滋养出的文明乡风来实现善治。

古农村“进士之路”文化长廊述说着“一门九进士”的家族传奇,修缮一新的文保单位“遯菴享堂”成为传承家风家训的新阵地,门楣之上的家训牌成了邻里互鉴的文明标尺……如今,古农村将家风建设融入“红色网格”,由网格员兼任“家风辅导员”,运用“里仁为美”“邻里和睦”等家训化解矛盾纠纷。2023年以来,网格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0余件。

村子发展好不好,关键看支部;村风正不正,主要看干部。古农村以党建引领构建“老中青”梯次队伍,不仅取得了连续五年全镇绩效考评第一的佳绩,更办成了一件件便民惠民的实在事:新建的卫生所覆盖12个自然村,惠及3000多群众;格仔山活动中心成为交流新平台……既连通了民心,也让清正和谐的村风更有温度。

时至金秋,行走在长泰,扑面而来的不只是叠翠流金的丰收景致,更有基层治理创新所涌动出的蓬勃发展。今年来,长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基层治理方式创新。当一个个组织强起来、党员动起来、群众跟上来,善治便水到渠成,共富也就不再遥远。

融合发展 增收有“个性”

傍晚时分,积山村塘边中路的川味面馆里座无虚席。老板李伟感慨:“去年刚开业时心里还打鼓,现在每天营业额都能破千元,很开心。”

这家小店,是积山村商贸活力的缩影,也是村集体经济破千万元的微观注脚。

时光倒回二十年前,这个地处经济开发区腹地的村庄,为支持工业区建设,陆续腾出全村八成土地。“失去土地后,人的出路在哪里?”忧愁久久萦绕在村民心头。

首批企业相继落户后,积山村党委敏锐抓住人口涌入的契机,投资建设员工公寓和农贸市场。2003年第一笔租金到账,成为村财增长的“第一桶金”。此后,村里逐步探索出“三多一严”工作法——多面看、多方议、多家投、严监督,让集体资产在阳光下持续增值。截至目前,全村已吸引300余家企业落户,近80%村民从事房屋租赁业务,户均年租金收入超5万元。

人气带来底气,配套反哺民生。夜幕下的塘边中路灯火通明,这里已成为长泰区首个“夜间经济聚集示范区”。村民谢碧辉的超市从1家扩展到5家,年收入翻了几番。村财增收的红利更惠及每位村民:每年,村里支出400余万元用于医保缴交、老人补助等民生事业。

站在新的起点,积山村正谋划更大的发展。积山村党委副书记谢炼坚表示:“我们要让更多人落户积山、扎根积山,走好‘产城人’融合的新路子。”

与积山村面临相似机遇与挑战的农荣社区,则探索出一条赋能失地农工创业就业的新路。

随着城市发展,农荣社区近90%的土地被征用。面对“失地”挑战,农荣社区党支部探索出了“技术能手产业化、物业服务专业化、岗位匹配精准化”的“三化工作法”。农荣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瑞勇介绍:“摸排发现,很多农工在建筑行业经验丰富,只是缺乏组织。”社区党支部引导技术能手创办企业,把“零散务工”升级为“企业经营”。目前,社区已培育9家建筑企业,年创产值超2亿元,带动200余名失地农民工稳定就业。该党支部还抓住城区扩容带来的物业服务需求,成功引回在上海打拼多年的林美丽夫妇,成立了景隆城市服务有限公司,目前,已吸纳300余人就业。

此外,社区还定期开展“拉网式”摸底,动态掌握人力资源信息,与辖区企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近年来,社区累计帮助100余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年带动增收600多万元。

从“失地村”到“工业强村”,从失地农工到创业者、产业工人,长泰实现了“失地不失业、转型促共富”。2025年以来,长泰成功发包村集体资产资源101宗,增加村财收入超3500万元。(林少虹 戴余倩 文/图)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