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建设乡探索茶旅融合新模式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zz.fjsen.com  2025-11-06 14:42:0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诏安建设乡立足资源禀赋,明确战略地位,持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万石溪村作为诏安县“一溪两山”示范点之一,建设乡立足于万石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政策红利,持续推进万石溪八仙茶文化园项目建设,突出打造“一村一品”,培育壮大万石溪八仙茶产业。

据悉,该项目是以万石溪村核心茶产业为基础,深度融合文化旅游元素,旨在构建“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济”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项目通过系统化整合茶园生态、茶文化历史与乡村社区资源,致力于打造集生态农业、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工程,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与村民持续增收开辟新路径。

作为项目的基础与源头,该种植区全面推行生态化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有机种植,确保八仙茶原料的品质与安全。通过对原有茶园的改造升级与适度扩种,形成了集中连片、景观优美的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不仅为后续加工提供了优质原料,也为茶旅观光奠定了坚实的景观基础。

作为万石溪八仙茶文化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八仙茶文化展示馆系统性地收集、整理并展示了万石溪八仙茶的种植历史、制作工艺演变、相关民俗文化及产业发展历程。馆内通过实物、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客观记录了万石溪村八仙茶种植发展情况。该馆的设立,对于挖掘与保护地方特色文化、增强产业文化自信、提升产品品牌内涵具有深远意义。

为突破茶叶加工环节的瓶颈,万石溪八仙茶文化园项目创新性地计划建设“共享茶厂”,预计建成后具备实训功能,可以组织制茶技艺培训与交流活动,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产业技术升级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万石溪八仙茶文化园项目还对该村村口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榕树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进行链接,赋予古榕树新的时代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并非简单的“茶园+旅游”,而是将茶文化体验作为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游客在观光之余,可通过历史馆深入了解文化底蕴,通过共享茶厂观摩或体验制作过程,形成对八仙茶从认知到认同的深度体验,从而直接提升八仙茶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借助旅游接待、餐饮等服务性收入,也将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随着该项目的落地推进,也将创造大量本地就业岗位,吸引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此外,万石溪八仙茶文化园项目的推进也有利于提升村民的组织化程度与现代经营理念,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从生态保护层面考量,生态茶园的建设模式有助于当地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万石溪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八仙茶文化园项目是我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迈出的关键一步。我们将坚持科学管理、规范运营,确保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将其建设成为茶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让万石溪村因茶而兴、因旅而旺,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李玲)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