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剪纸非遗传承人巧手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zz.fjsen.com  2025-11-11 18:12:2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漳州11月11日讯(通讯员 魏雅蓉 周泽彬 许宇鹏)近日,漳浦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剪坛“十把金剪刀”--高少萍,创作了乡村振兴题材剪纸作品《用艺术照亮乡村》,以手中的剪刀为笔、红纸为图,描绘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据介绍,《用艺术照亮乡村》作品长2.52米、高1.2米,以“光”为视觉脉络,运用阴剪为主、阳剪为辅的传统技法,构建出一幅层次分明、意蕴深厚的乡村振兴画卷。作品左上角的三束太阳光与中央火炬的光芒交相辉映,明确整体构图,凸显主题元素。火炬的光芒源自天安门城楼的意象,象征党的引领与国家的关怀;其下矗立着世界非遗南靖土楼,代表文化的深厚传承。作品左侧,错落民居与热闹庙会相映成趣,既有舞龙舞狮的欢腾,也有漳浦特有的唐宋竹马戏翩然起舞,展现乡土文化的生机;右侧则描绘出一幅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生动图景,怀抱稻穗、笑靥如花的农民,与海浪中驰骋的渔船,共同讲述着“山海经”故事;而福建舰、天舟九号、高铁等现代元素,则展示我国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

“作品主题的灵感源于这几年我在出差坐车的旅途中,看到窗外各个乡村美丽的景色,触发了我的创作灵感,以及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激发了我找到用非遗艺术来成为照亮祖国这片乡土的‘光源’。”高少萍告诉笔者,这幅作品她构思了两年多,从下笔到剪制完成总共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

高少萍表示,她认为艺术能直接宣传乡村风采,并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甚至能创造就业岗位,同时能唤醒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创造力。她希望能让艺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乡村与城市的火种,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双向赋能。

据悉,高少萍从事漳浦剪纸40余载,曾获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剪坛“十把金剪刀”等称号。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