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旅游市场火爆后的冷思考

来源:闽南日报 | 作者: | 时间:2023-05-29

火热的“五一”假期,漳州旅游市场收获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假期过后,漳州市旅游市场现状如何?是否拥有持续引流的支撑力?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强势复苏还是昙花一现?

“五一”期间,全市重点监测29家A级景区接待人数78.67万人次,同比增长186.2%;实现门票收入2396.36万元,同比增长154.5%。群众出游热度飙升,公路上车水马龙,景区里“人从众”,宾馆、民宿“一房难求”……如今,假期过后,酒店的入住率是否依旧居高不下?漳州市旅游市场是否强势复苏?记者走访了部分酒店、民宿从业人员。

“‘五一’期间,客房预订率每天都在90%以上,中间两天的入住率达到100%。”漳浦金仕顿酒店财务部经理杨瑞忍介绍,酒店在工作日主要接待商务客,周末则以游客为主。“近期,酒店的入住率大概在60%左右,虽比不上‘五一’期间,但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杨瑞忍说道。

在东山南门湾经营“茵茵小筑”民宿的于谨长告诉记者,东山是热门滨海旅游度假区,夏秋旺季游客众多,节假日及周末的酒店基本都是爆满。近期工作日的入住率为百分之四五十,比去年同期增长50%左右。

根据携程近7天搜索量、增长趋势等指标得出,漳州市热门景点分别为东山岛、福建土楼(南靖)景区、漳州古城、火山岛旅游休闲度假区等。上周六(5月27日),携程软件的酒店订房情况显示,以上热门景点的周边酒店当日余房量不多,例如东山岛南门湾多数民宿的大床房、标间等房型只剩余一间,海景房大多显示“无房”;工作日的各个房型基本都有余量。周边无热门景点的酒店,不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房源余量充足。

从漳州美食文化节、“打铁花”非遗表演活动到枳实花文化节、农耕文化节……今年来,漳州市多举措培育文旅消费新动能,为文旅经济复苏按下“加速键”。“5·19中国旅游日”福建分会场主题活动在东山举办,为漳州掀起新一轮旅游热潮。可以说,“花样漳州”旅游名片不断被擦亮,持续引来新“流量”。

“流量”能否变“留量”?

如何把短期的人气转化成持久的发展动力,塑造真正的城市竞争力,盘活旅游这“一池春水”,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阶段性的那些“流量”能否为漳州这座山海交汇、古今交辉、百味交织、文旅交融的旅游城市带来持续性的“留量”呢?

“狂欢”后回归常态,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系副教授郑春霞表示,“这是全国性的问题,不仅是地区现象。群众压抑许久的旅游需求在节假日期间得到释放,市场迎来火爆,过后逐渐冷却。”

“像苏州、杭州、桂林等知名旅游地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哪怕不是小长假这种客流高峰期,依然能吸引众多游客到访。”郑春霞坦言,漳州的旅游地生命周期基本还处于发展阶段,多数仍然存在相应的配套和供给不足的现象。加之,漳州的文旅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名气不够响,缺乏较有影响力的文旅产品。福建(南靖)土楼虽然知名度较高,却是以福建土楼的品牌进行推介,而不是以漳州土楼这个品牌。虽然福建土楼火了,但是游客是将土楼与福建进行关联,漳州并没有进入多数游客的感知系统,这导致不少游客在做旅游决策时,并不会直接选择漳州。相比较而言,漳州的旅游客源市场大多是以近程客源为主。

旅游客源市场是近程还是远程,决定了酒店和民宿的入住率。“把游客吸引过来之后,还要想方设法将游客留下来,才能带动旅游消费,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郑春霞说,“过路客”变“过夜客”,“头回客”变“回头客”,“流量”才成了“留量”。

除此之外,漳州市文旅市场还存在开发不够、配套不足等问题。日前,漳州市开展全市文旅资源普查,总体而言,漳州市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土楼、温泉等特色优质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开发,景区景点之间尚未形成主题明确、定位清晰的“旅游廊带”;文旅供给侧和游客期望值不匹配,多数景区“吃住行游购娱”不够成型,影响游客体验感和停留意愿。

“爆红”到“常红”有多远?

文旅资源大市要向文旅经济强市转变,除了打造特色文旅品牌,还要在完善配套基础、提升文旅服务上发力。用城市的气质、文化的底蕴、周到的服务,让漳州成为游客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做强旅游经济,完善配套是基础。“以漳州古城为例,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缺乏高端度假类旅游产品。”郑春霞认为,在旅游经济效益上,初级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单调的产品也难以留住广大游客。只有将旅游产品与旅游商品进行升级,比如完善住宿接待设施等,丰富景区的业态,才能不断做强做大旅游经济。

“‘五一’期间,漳州古城‘爆红’,成为‘漳州人必来,外地人必到’的‘城市会客厅’。”市凌波景管集团芗城分公司负责人李丹介绍,漳州古城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三家温泉酒店即将完工,下一步将着手招商工作。三家温泉酒店分别位于延安南路与太古桥路交叉口,共和路以东、澎湖路以西地块,延安南路以东、修文东路以南地块。届时,将为游客提供更舒适、便捷的住宿条件。

“用全域旅游卡激活文旅经济、用漳州古城招牌擦亮文旅品牌、用智慧平台促进文旅消费、用康养旅游延伸文旅产业。”市文旅局三级调研员游瑛介绍,近年来,漳州市文旅部门抢抓机遇,借力全域旅游卡,整合各县区的旅游资源、商圈资源,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与交流;提升漳州古城街区旅游休闲、产品业态等功能,推动漳州古城非遗文化、民俗体验、美食小吃、温泉康养等多业态融合;加大闽南文化元素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借助“花样漳州”网上商城智慧平台,推动漳州名优新特产品走出漳州;以康养产业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打造文旅康养胜地。

做大文旅经济,提升文旅服务是关键。短期的“爆红”只是表象,要把“流量”变为发展的增量,还要有妥帖的管理、周到的服务以及自发的热情。“当游客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图的是在这个城市里能玩得顺心、开心,在旅程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郑春霞认为,当游客在景区里遭遇停车难、如厕难、被“宰”等问题,他们势必失望重重,也不会再想来此旅游。“淄博的成功或许无法复制,然而淄博将服务游客做到极致的方法却是各地都可以照搬照抄的‘作业’。”从交通工具到环境卫生,从餐饮住宿到管理服务,每一个细节都是旅程中的一部分,只有深耕细节、注重内涵,让纷至沓来的游客吃好、住好、玩好,让他们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漳州才能真正成为游客眼中的“诗和远方”。(闽南日报记者 庄朝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