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32家“劳模工作室”:不光帮调解 还帮破案
zz.fjsen.com 2013-10-21 10:46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真理和谬论往往只差一小步,刘龙清说,这句话对于法医而言尤为重要,他每办一案,都有如履薄冰之感。(刘龙清供图) 建在社区里头的“法院” 黄志丽法官工作室 建在社区里头的“法院” 一张茶几,一张沙发,一旁的桌上一盆鲜花开得正艳,无不透出温馨之感。可能你会误以为这是哪个女生的房间,其实它是去年6月,芗城区法院在南坑街道设立的全省首个以全国办案标兵获得者命名的黄志丽法官工作室,从事民事审判工作10年的黄志丽是它的主人。 这是一个集法律咨询、法律服务、诉调结合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黄志丽坚持每周两次进社区、下农村,开展巡回办案、诉前调解、法律咨询,化解涉诉信访问题,宣传法制知识等。目前,芗城区已有5个黄志丽法官工作室进驻社区。据芗城区法院副院长陈成刚介绍,接下来他们的目标是在芗城各个社区都建立黄志丽法官工作室。 每经历一起案件,都会让黄志丽感触良多。去年年初,在老年婚介中心,59岁的王阿婆认识了大自己6岁的谢老伯,后来两人在一起了。一开始的生活还算美满,半年后老伯起床不刷牙就吃早餐等生活习惯让阿婆无法容忍,一开始劝说还有效,后来两人为此开始争吵甚至拉扯。 两个人吵着吵着,进了黄志丽法官工作室,相互数落对方的不是。黄志丽见状,让老伯先到隔壁休息,她与阿婆促膝长谈,了解到阿婆中年丧偶,膝下儿女都已成家,虽然都在市区工作,但极少往来。与老伯交谈,黄志丽发现他早年离异,一双儿女都不爱来看他。因为同“病”相怜,两位老人匆匆认识后就生活在一起。 黄志丽把两位老人的子女都通知到了工作室,等着他们数落完老人的不是后,开口说:“你们爸、你们妈,为什么找老伴?因为他们觉得孤单,为什么孤单?因为你们都不愿意回家看看老人,你们算算你们一年回家看老人几趟!”经过多次调解,两位老人和平分手,老伯与儿女达成协议,他与女儿共同生活,儿子每月探望他不少于8次,并按月给他750元赡养费;王阿婆则和子女约定,每周一个子女来与她共同生活。子女陪着老人有说有笑地离开了,黄志丽说,其实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物质上的东西。 破译死亡密码的“宋慈” 刘龙清劳模鉴定工作室 破译死亡密码的“宋慈” 在漳州市检察院3楼,有个约60平方米大的工作室,它就是今年8月以“福建省先进工作者”刘龙清个人名义命名的法医工作室——刘龙清劳模鉴定工作室。工作室内放着显微镜、法医专用胶片扫描阅片、法医关节检查仪、解剖检验箱等各种鉴定设备,就像一个医学实验室。 目前,这个工作室由9名检察技术干警组成,开展的业务包括文证审查、化解医疗纠纷、法医鉴定、远程会诊、开展技术培训等。对于一些有疑问的群众,还会开展法医咨询服务等;对于一些弱势群体,会免费开展无偿援助业务。 刘龙清说,检察法医和普通法医有些细微的差别,前者检验的对象大多是监管场所的犯人或涉及被公安审查的对象,都是非常敏感的案件,处理不好或不及时,往往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所以他始终牢记,自己除了是名法医外,还是一名检察官。 今年9月13日,平和县公安局开展了一场抓赌行动。62岁的陈老汉在逃跑途中不幸摔倒身亡,家属坚持认为,老人摔倒处离山路不远,不至于摔死,因此怀疑警方电击老人。但警方坚持声称,他们在抓赌过程中并没有触碰死者,执法过程并无违规。 双方争执不下,平和县检察院委托刘龙清工作室来现场进行鉴定。刘龙清立即驱车赶往100公里外的事故地——平和县长乐乡,就在打开检验箱准备鉴定时,家属却拒绝解剖。 无法进行解剖的刘龙清只得换种方法,他对着尸体观察了很久,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检查,最终认定尸体没有明显的机械性损伤的痕迹,基本排除暴力执法。同时,他认为,老人猝死可能跟本身的一些疾病有关。他对家属解释:“在抓捕过程中,老人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心率增强,就像一个发动机,原本只能2挡,但一下子加到了4挡,所以承受不住,请节哀。”这么一解释,原本情绪激动的家属冷静了下来,当场签了同意死因推断的同意书。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3-04-28 ]市领导与“新科”省劳模及先进工作者举行座谈
- [ 2013-04-02 ]关于漳州市2013年福建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名单的公示
- [ 2013-02-06 ]漳州市总工会开展慰问各级劳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