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铜陵马房:征台戍台将士的“军校”
zz.fjsen.com 2014-02-11 16:37 来源:漳州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游明元一边介绍,一边引领笔者走进顶街社区马房。在与马房相连的箭场南端一居民房,游明元说,这一间宽大的房屋原来横匾上写着“武功第”三字,正厅门楣上方还有 “总戎遗泽”四个大字,可惜去年初该房屋修建,那些字不见了。游明元说,这是台湾原民进党主席、 2008年台湾“总统”候选人谢长廷先祖的故居,厅堂神龛上摆放着谢长廷第七代祖谢光玉、第六代祖谢建雍的木刻神主牌。谢建雍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中三甲进士,曾任台湾安平(澎湖)副总兵,殉国捐躯,清皇诰授武功将军。 据史料记载,清朝时,铜山(今东山)籍将士征调去台湾、澎湖的官兵每3年轮替一班,俗称“班兵”。仅在清朝200余年间的班兵轮换制度中,铜山就有4万多名官兵分别赴戍台、澎。而按当时规定,这些戍台、澎的班兵都要轮流进马房、箭场、教场,经过至少半年以上的训练才能加入戍台“班兵”。铜山籍将官先后有台湾北路营守备游崇功、金门左营把总江宝顺、澎湖右营中军守备余国章等一大批殉国捐躯;有林向辰、蔡光、游金辂、黄象新等许多铜山籍将官征台戍台功勋卓著,名题史册。 家住顶街马房的75岁居民杨吉庆高兴地对笔者说,他家是马房内中心地点,家门口至今保留一口马房养马的古井,井深20多米、直径3米多,水源丰富,以前这里居民都饮用这口井水,现在有自来水了,井水用来洗衣、洗地板等。 物换星移,沧桑巨变。如今,马房周围面貌焕然一新。站在马房登楼远眺,追昔抚今,耳闻大海涛声,好像听见戚家军炮声阵阵;海面渔帆片片,仿佛是舳舻麇集的郑成功东进台湾的征帆;那曾经是倭寇出没,夷舰横行的海面,而今碧波万顷,外轮商船南来北往;曾经是炮声轰隆不断,厮杀声不绝的铜山古城内外,今日呈现一派繁荣、欢乐、祥和的景象。 ⊙谢汉杰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2014-02-11 ]东山县“五保障”推进“三个年”和“两违”整治活动
- [ 2014-02-10 ]“草根”好声音唱响东山春节文化
- [ 2014-02-10 ]东山元老级补网师傅的“网上生活” 补网至今40年
- [ 2014-02-10 ]东山走马溪:昔日“贼澳”今朝钓村
- [ 2014-02-10 ]东山县康美镇:摸底宣传先行 巡查整治并进
- [ 2014-02-10 ]东山县“草根文化”唱响主旋律
- [ 2014-02-08 ]台胞杨克政一家在祖地东山过年:别样温馨
- [ 2014-02-08 ]东山澎湖金门“三岛”同源的“新正”习俗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