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漳州旅游频道 > 骑行 徒步 > 独步田螺坑土楼、东倒西斜楼、塔下村

独步田螺坑土楼、东倒西斜楼、塔下村



原题:非去不可的地方----独步田螺坑土楼、东倒西斜楼、塔下村(福建漳州游记)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卫星突然发现在中国福建的南部山区有大量的导弹发射井,密度之高,足可以将海峡对岸的台湾毁掉几十次,一时间美国朝野大震,中国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多的导弹发射井呢?后经办成旅游者的情报人员实地考察才发现,所谓的导弹发射井原来是福建客家人居住的土楼,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土楼是客家特有的一种建筑,兴建高潮是在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土楼不仅可以抵御山林野兽、强盗和他族的进攻,还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这种浑然一体的建筑体现了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土楼主要分布在在福建沿海客家族群居住的地方,最有特色的当属南靖地区的土楼。特别是塔下村--裕昌楼(东倒西斜楼)--田螺坑一线最有特色。

这次旅行我选择住在塔下村的茂源客栈,从南靖车站下车被客栈老板用车接走,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晚上9点多才来到塔下村,老板人很热情,一到客栈就给我张罗了一大碗米线,我一天水米没打牙,一大碗米线全去,哈!吃完后和老板的父亲一起饮茶聊天,他家后山有自己的茶园,茶不错,也不贵。

聊累了回到房间,房间很干净,独立卫生间,虽然是在农村,这个条件真的让我很吃惊。不错!这次我没有选择住在土楼,因为土楼的房间大多没有独立卫生间,不是很方便。

一觉醒来,正要开始我一天的行程,却发现沥沥的小雨飘然而至,听着滴滴的雨声,漫步在村里的小路,雨蒙蒙雾蒙蒙小雨为我此次土楼之行增加了很多的诗意。

客栈的对面就是和兴楼,当地的老者告诉我,此楼有300年的历史。

走进和兴楼,门口摆放着一部舂米机,当地人还在用这种古老的设备加工粮食。不过看样子已经好久没有用了。

在过去,客家人有钱建造土楼,他的后代就会在这个土楼里生息繁衍,每座都有一个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叫做祖堂,这个地方也是这个家族举行重大事件的地方。

沿着村里的小河一直走,一棵大榕树旁有一座造型华丽的廊亭---荣汀亭。这是村里人为了纪念村里的先人张荣汀所建。张荣汀是塔下村人,后到新加坡谋生发迹回报桑梓,是南靖茶叶生产的奠基人,后又捐资兴建中学造福乡里。

荣汀亭建在河中央,供来往的路人休息,旁边的榕树甚为茂盛,由于雨水的冲击,河水变得浑浊,不下雨的时候,河水会很清,当地人的阿婆会在河里洗衣服。

塔下村在大山的深处,因一条小河成“S”型在村中穿过,因此塔下村有“太极水寨”之称。潺潺的小河养育了古老的塔下村,漫山的茶园为当地带来了的滚滚的财富。现在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容易被这眼前的美景吸引,停下来,喝杯茶,深呼吸,顿觉清爽宜人。

一座即将废弃的土楼,也许他们已经搬到了新的住处,但是主人仍对它恋恋不舍,几把破旧的桌椅,一套陈年的茶具,一壶刚刚烧开的水,一抔自家种植的铁观音,坐下来慢慢饮,思绪和着茶香,飘到它想去的地方。这不是守旧,而是对往事的怀念。

裕德楼现在名气很大,他有个别名叫围裙楼,这是为什么呢?……

走进裕德楼才知道,原来它和其他的土楼不一样,只有半边有房间,住在楼里的一位老人家告诉我,当年裕德楼也是一个圆形土楼,后因大火将一半的房间烧掉了,才有了这独一无二的围裙楼。

裕德楼的旁边是庆光楼,一座方形的土楼,土楼最早都是方形的,后来演变出圆形、椭圆形、五角型、六角形等多种形状。

塔下村有“闽南周庄”的美称,群山环绕、小河穿流、古树参天、土楼雄浑,不愧是首批十个“中国最美村落”之一。再加上好客的客家人,浓郁的铁观音,谁能不在这里驻足忘返!

塔下村有桥十一座,基本都是当地村民和衣锦还乡的族人捐资兴建的,漂泊在他乡的客家人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同时又很眷恋自己的家乡,因此事业有成的客家人都会回家乡翻新祠堂、筑桥修路,创建实业,兴建学校造福乡里。

小雨阻住了游人,仿佛整个村子就我这么一个外乡人,没有了游客,没有了喧闹,没有了浮躁,一切都回归到生活的本来面目,使我看到了真实的塔下村。谢谢你,小雨。

走过小桥,沿着一条小径拾级而上,石板被雨水刷的油亮,土楼依势而建,小路依楼而修,慢慢的走在石板路上,我有了当地人的感觉,那么清闲、那么淡定、那么惬意、那么与世无争。难怪塔下村是当地有名的长寿村,这里有很多的百岁老人。

塔下村所有的男丁全都姓张,全村男丁都姓一个姓这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不足为奇,每个村子都修建自家的祠堂。这所张氏家庙又称“德远堂”,是明朝宣德年间建造的,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德远堂有两座,另一座在台湾,是台湾的族人按原貌建造的。正门飞檐斗拱气势恢宏,上雕鱼龙百戏栩栩如生。

走进祠堂,正中央有一“进士”匾额,是年届六旬得“进士”的张家第十五代孙张金拔而书,除此匾额外,宗庙里还有很多张家显赫张扬的张氏族人的介绍,先前提过的张荣汀也位在此列。此时的雨下的愈发大了,水滴已经串成了珠帘。

祠堂屋顶覆板瓦,正垂脊均为燕尾脊,脊内堆砌花鸟纹剪粘脊饰,雕有八仙过海等人物,具有典型的闽南古建筑风格。

德远堂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主堂前为天院和照壁,并辟有半圆形泮池一畦。祠后是一片眉月形斜坡草地,宛若天然地毯。整个祠堂背山面水风水极佳,塔下村自明代建立以来,生生不息繁衍至今。

德远堂的石龙旗相当有名,共有24根,以往村里人凡是考取功名的,在朝为官的,寿至百岁的,均立柱为念,柱分文武,文者以笔为尖,武者以狮为尖。最古老的一杆石龙旗为清乾隆时期建立的,风风雨雨至今屹立。每一杆石龙旗都有一个显赫的张氏族人,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透过土楼的窗口望远山,自家的茶园收成满满,竹林郁郁葱葱,或云,或雨,或烟,或雾,静静的,只听到小雨的笑声,没有游人的嘈杂,在这里心可以沉下来,融化在烟雨蒙蒙的世界中。

漫步在村中的小路,我被绿色包围着,远处的茶楼没有一个客人,店主似乎不太在意,这里没有被金钱腐蚀的世俗,茶楼原本就是为远方的客人歇脚聊天而备,这时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一句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山深处的塔下村可谓世外桃源。

沿着这条小河,走过这座小桥,便离开了塔下村,前往下一个地方,一座具有七百年历史的土楼---裕昌楼。

通往裕昌楼的小路很幽静,没有一个人,我把脚步放慢,在这里,时间是可以用来挥霍的。

远远的山中一条溪涧飞流而下,树是山的衣,水是山的友,青山绿水之间的我又是什么呢?

四公里的山路转瞬即到,路锋一转,一座三层土楼突兀在丛林之中。下坂村到了。

河道转弯处往往是风水最好的地方,当地人大多在此处修建祠堂,庙宇或祭坛。

下坂村全村已刘姓为主,刘氏宗祠虽不比刚才的张氏祠堂有气势,但也是一座具有近200年历史的古建筑。

祠堂中张贴者一张刘氏的族谱表,中国人念祖,喜欢认祖归宗,这张族谱表便是侨居台湾的族人奉上的。

裕昌楼,据说它从刚修建的时候就歪了,这一歪就是700年,700年间多少次战乱,多少次地震,多少次洪水,多少次风雨,它居然屹立至今,专家说,它将继续屹立下去,多少年?未可知。

这座始建于元末明初的文物现在还居住着20来户人家,全姓刘。门口的楹联告示我这里仍在继续着生生不息的繁衍。

裕昌楼与其他土楼不同,祖堂不在大门对面的大土楼一层,而是在大天井中心建了一座单层祖堂。谓之,楼中厝。裕昌楼祖堂有三个门:正门为喜门,喜事、祈神由此进出;左为生门,祈愿孩子平安有作为,由此进出;右为死门,办丧事由此进出。

裕昌楼是目前最古老的土楼,它和一般的三层土楼不一样,共有五层,这里的一个族人告诉我,五层土楼每层都有不同的用处。一层是厨房,二层为库房,三层四层为卧室,最神奇的是五层,知道是做什么的吗?是放棺材的。族里6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在生前给自己准备一口棺材,因此五层建成至今从未住过人。

是不是很神奇,歪到这种程度,居然屹立了700年,而且还将继续这么歪着。不愧是天下第一奇楼。

裕昌楼另一个神奇之处在于它的水井,除了大天井有水井之外,后半楼的每家每户的一楼灶间,都有一口水井,深约1.5米,直径约06米,拿起水勺伸手即可打水。700年来水位不盈不枯,水质始终清洌。

南靖的土楼是随处可见的,有些还存留着历史的痕迹,这座方形土楼就在裕昌楼的旁边,虽不知建造的年代,但是五六十年代的标语仍然依稀可见。土楼之所以能够成为客家文化的特色,就在于在这个随波逐流不断变化的时代,土楼依然停留在原地,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流淌,它逐渐成为旧物以至于最终成为文物。

一个土楼代表着一个家族,土楼就像一个历史老人在一方土地里看着自己的子孙生来老去,看着他们兴旺衰败,族人换了一代又一代,而不变的只有这山、这水、这田、这土楼。

小雨仍在下着,小溪今天格外的活跃,不停敲打着身边的山石,山石痒了,发出了“呵呵”的笑声,你听见了吗?反正我听见了。

从下坂村出来到田螺坑要走4公里的上坡山道,有些累了,坐在路边的候车凉亭里歇息一下,此时雨好像大了,被水流冲洗过的竹林、岩石和山路,看上去格外精神。

旁边的路灯也被装饰成土楼的模样。

时间推移峰回路转,走着走着,一转身田螺坑就在眼前了,从山脚下看田螺坑的土楼群别有一番韵味,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此时已是中午时分,土楼中泛起了袅袅的炊烟,红灯笼气球随风起舞,雨还在下,山顶被雾气笼罩着,是神仙要品尝人间的美味故而下凡而来吗?

侧看土楼依山而建高低起伏,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土楼脚下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良田,山区特有的梯田被客家人修整的好不旺盛,绿油油的,应该是个好年景。这个村子是姓黄的祖先“黄百三郎”迁到此处生息繁衍而来,因此全村男性皆为黄姓。

走进村里,看到了步云楼,这是田螺坑土楼群也就是常说的“四菜一汤”中的那个方形土楼,也就是“一汤”。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取名步云,寓意子孙后代从此发迹,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果然,步云楼还在兴建,族人又有了财力,随即在它的右上方动工修建新一座圆楼,叫和昌楼,再后来又有了振昌楼、瑞云楼和椭圆形楼的文昌楼。

村里正在演社戏,芗剧是闽南特有的一个剧种,又名歌仔戏,是起源于明代的一个古老的剧种。村里用这个古老而据本土特色的剧种来祭奠着什么,为全村人祈福。

沿着土楼间狭窄的小道拾级而上,台阶很是湿滑,常年潮湿的环境使得周围的石墙泛起了绿苔,旅行社很少将游人带入村中,只是将游人带到头顶和山脚的两处观景台远眺一番,然后上车走人。因此我这个孤独的驴友可是独步村中。

这是最高处的土楼---和昌楼,看来这里不久前刚刚成就了一桩美满姻缘。一楼中央的祖堂上大红喜字依稀可见,不知那对新人现在何处?

登上田螺坑的观景台,能够清晰的看出它的结构,这就是被美国误认为导弹发射井的田螺坑土楼群,似一朵梅花绽开,不过我还是喜欢当地客家人给起的别名“四菜一汤”,透着那么亲切,那么俏皮,这就是客家人本性的体现。

将镜头拉近,最远处的土楼是椭圆形的,叫做文昌楼,这是1966年建造的,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所有土楼中建造最晚的一个,这“四菜一汤”从建造第一座到最后完工,前后共用270年。这桌菜恐怕只有神仙才有时间得以品尝喽。

周围的群山、烟雾、梯田、青松、果树、茶园、溪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此景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观。

突发奇想,用黑白模式拍出的景色又有了神秘、古朴、悠远、恬淡的韵味,此处浓妆淡抹总相宜。

雨停了,陪伴了我一路的小雨累了,雾还没有散去,在这神秘的丛林里避了一上午雨的鸟儿也出来透透气,还不忘为我展示一下它们美妙的歌喉。我一个人静静的坐着,这一切仿佛为我一个人而作,就这样,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误了一班开往漳州的车,居然不为所知。

感谢您读完此篇游记。愿意与您分享旅行的快乐,阿伟。

更多更新的游记信息您可以加关注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ourtoday

相关内容
关于
关于资讯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关于隐私
网站地图
商务
广告服务
招聘服务
联系
联系我们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