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记忆 守望非遗
南靖魏敢相父女的丝线生涯
隐退。昨天,剧团到永定演出。女儿简立真(左一)提着木偶慢慢走回幕后
拂袖。魏敢相手提木偶,做出拂袖等动作
预热。父女俩敲响锣鼓,为演出预热
写在前面
旧人,旧事,却带来一次新的寻找。
漳州非遗传承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名词。
时间的推移间,这些守艺人,承担了一份责任:传承技艺,也守望后继者。
在漳州,这些物件被标上了非遗的注脚,它们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七大类。
而在这批27名非遗传承人中,最资深的是1939年2月出生的“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简如林,最年轻的是“80后”、1983年出生的“漳绣技艺”传承人陈明。
在非遗传承人名单公布前,我们蓄势走近,力求为您带来一份不一样的重现。这些传承人的生存状况如何,与非遗项目又有着怎样的情缘?获评之后,又带来哪些转机?
今日起,本网推出“”策划,这里,有你我同样关注的那人、那事。
东南网4月16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朱加良 杨清竹 实习生 柯俊年 文/图) 开戏了。
昨天下午3点多,龙岩永定县古竹乡黄竹烟村戏台上,南靖丽声提线木偶剧团正在演出。
从南靖到龙岩,漳州提线木偶戏寻到了第一故乡。因为,它从龙岩永定、上杭一带传入。
27年前,中年的魏敢相开始拜师学艺。如今,68岁的他,有了新的称谓——漳州市市级非遗项目南靖提线木偶戏的第四批传承人、南靖丽声提线木偶剧团的老板。
而这27年间,魏敢相经历的起伏有意外摔伤腿、临阵叫来女儿接班、中年重拾提线木偶、与人合股经营木偶剧团、最终有了自己的剧团。这一切,听上去很华丽,但走过来,却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刻骨铭心。
现在,魏敢相和女儿每年100多场的演出中,有几十场都是永定人请的。他的5人剧团,收入不高,但这份坚守,绝对对得住非遗传承人的名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