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非遗 70岁孤独的土楼营造者怀技艺却无处施

zz.fjsen.com  2014-04-17 17:03:49  朱加良 杨清竹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传承记忆 守望非遗

孤独的土楼营造者:怀技艺 无处施

70岁的非遗传承人张民泰希望,在土楼景区建“营造技艺”演示基地

孤独的土楼营造者:怀技艺 无处施

  回忆。站在晓春楼屋檐下,张民泰说起当年修建土楼的方法

孤独的土楼营造者:怀技艺 无处施1

  一绝。南靖土楼四菜一汤(资料图)

孤独的土楼营造者:怀技艺 无处施2

  别样。土楼群里,楼与楼的屋檐相邻,形成“一线天”

孤独的土楼营造者:怀技艺 无处施3

  夯杵。张民泰向海都记者示范土楼墙体的做法

东南网4月17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朱加良 杨清竹 实习生 柯俊年 文/图) 前天上午10点半,南靖书洋镇河坑土楼群,11米高的晓春楼前,一米六个头的张民泰显得有些微小。

晴朗春日,站在这座土楼的屋檐下,张民泰想起了40多年前自己参与建造的图景:墙模必须水平垂直放,夯杵也要垂直上下……

转瞬间,到了70岁,他已是古稀之人,刚被评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是件高兴事,但他黑黄面庞里的神情,却有几分凝重——

因为,上世纪70年代后,南靖地区基本没再新建大型土楼。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的他,虽身怀绝技,却面临没有用武之地的尴尬。

这分尴尬,不仅仅属于本应尽享天伦之乐的张民泰,更属于土楼营造技艺的延传。

【青年】

23岁参与最后 一批土楼修建

我们的采访车往南靖走,一路上,几栋正在修建的仿圆形土楼钢筋水泥结构建筑十分显眼。

这种“嫁接”,能常在漳州西部县城的不少现代建筑上看到。景区大门、酒店、温泉浴场,作为南靖县的标志性建筑,古老的土楼元素,正被娴熟地仿造、复制着。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近几十年内,用传统手法筑造的土楼,却少之又少。实际上,自从上世纪60年代最后一批土楼建成后,南靖地区大规模的土楼建造活动就中止了。

现住南靖县书洋镇曲江村的张民泰,23岁时,参与了最后一批土楼的修造。

原来,1949年后,曲江村不少居民还都住在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永盛楼等修建年代较久远的土楼内。“到上世纪60年代,人一多不仅住不下,一遇刮风下雨、地震等灾害,还要赶紧将楼内的村民疏散出来”。

张民泰说,上世纪60年代,曲江村新修了6座土楼,加上之前修建的土楼,最终形成以方形、圆形两个系统,北斗七星状分布的河坑土楼群。

晓春楼就是1967年才动工开建的,那一年他才23岁。由于家里共有四兄弟,在永盛楼的原来两个开间内,一家人的生活显得拥挤。

参与新楼建造,可以按劳动量,分到相应的房间。不过生产队的限制是,每户申报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开间。

当时,张民泰一家申报了两个开间。

  • 责任编辑:唐丽萍     标签:南靖土楼 1970年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