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来,漳州诏安县发生两起误食织纹螺中毒事件
卫生部门:5-9月为织纹螺毒性最强期,切勿购买食用
东南网5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 张伟华)误食织纹螺,漳州市诏安县金星乡田朴村的郑先生夫妇,突然感觉头晕、四肢发麻,随后被送入县医院抢救,之后又转入漳州市医院。不幸的是,郑先生的妻子在ICU病房昏迷了12天,一直没有醒来。
导报记者了解到,时下正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期。5月27日,诏安县卫生局紧急发布通告,提醒群众不要购买和食用织纹螺。
不幸:误食海螺,村民昏迷不醒
5月16日午餐过后,诏安县金星乡田朴村60岁的村民郑先生突然感觉头晕、四肢发麻,而他56岁的妻子郑女士还出现了昏迷。随后,郑先生夫妇被送入诏安县医院急诊室急救。因为病情较为严重,之后两人又被转到了漳州市医院救治,其中郑女士被送入ICU病房。
经医生询问发现,郑先生夫妇俩当天午餐时吃了一种海螺,郑先生吃得比较少,而郑女士吃得比较多。经过医生救治,郑先生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幸的是,妻子郑女士却一直昏迷不醒。
昨日,由于看不到好转的希望,郑女士的家属为其办理了出院。
无独有偶,5月26日晚上,诏安县四都镇大梧村46岁的村民吴先生和妻子同样因为食用了一种海螺,之后出现了头晕、四肢发麻的症状,连夜被送医院急救。目前,他们的病情有所好转,仍在观察中。
应对:紧急发布通告,全县检查
到底是什么样的海螺让村民险些丧命?昨日,导报记者从诏安县卫生局了解到,导致村民中毒的罪魁祸首的海螺叫织纹螺,而由于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接到县医院报告后,5月27日,该县卫生局紧急发布关于加强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通告。两天来组织人员开展织纹螺检查和防中毒宣传。
“目前市场上没有流入这种织纹螺,主要是村民自己到海边捕捞误食的。”诏安县卫生监督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导报记者。
卫生部门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调查:啥是织纹螺,多数人不懂
据了解,2012年,该县也有村民因为误食织纹螺引起中毒。
而导报记者发现,食用织纹螺中毒的事件在福建、浙江等地均有发生,2002年4月30日至5月11日福建省发生了7起中毒事件。
“前几天我在海边捡了一种海螺,不知道是不是织纹螺。”张先生从小在海边长大,不过他告诉导报记者,他不知道织纹螺长啥样,此前他也不清楚织纹螺有毒。“我们这边没有卖过,也不知道织纹螺长什么样?”昨日,漳州市区延通市场一海鲜摊摊主告诉导报记者,她对织纹螺也没什么概念。
导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购买海鲜的市民,大家都表示不清楚哪种螺是织纹螺。
提醒一颗织纹螺足以致人丧命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特别要指出的是,一般的螺纵向的肋纹不明显,而织纹螺纵向的肋纹要比横向的肋纹还要粗壮,形成一种交织状态的花纹,所以叫“织纹”。
织纹螺本身并无毒,其致命毒性是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经检测,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毫克-0.9毫克,也就是说,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有可能致人丧命。
国家有关部门明确,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一旦发生中毒,只有采用一些常用急救方法,包括催吐、洗胃、导泻、利尿等来促进毒素的排泄,防止发生呼吸肌、心肌麻痹而引起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