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义桥”遗址引文史学者关注 见证南宋的浪漫爱情

zz.fjsen.com  2014-05-30 09:52:3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漳州5月30日讯(通讯员 方章雄 本网记者 卢丽娟)近日,云霄县文史学者方群达经过长达29年的考证和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确认在云霄县火田镇七里铺村前一处遗址为 “和义桥”。 “和义桥”又称七里桥亭。明崇祯年间(1628-1644)户部主事吴寏捐建。当时桥长35米,宽1、2米。“和义桥”桥亭内奉祀观音菩萨,亭外立有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重修3个石碑。

    

    “1985年,我就开始研究“和义桥”遗址,通过走访村民和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确认“和义桥”遗址就在这里。“和义桥”遗址见证南宋年间陈伯卿与黄碧琚的浪漫爱情故事。当年元宵节,泉州人陈伯卿路过广东潮州,在灯会上与富家女子黄碧琚邂逅相爱,黄碧琚不顾家人的反对,为了爱情与陈伯卿私奔前往泉州,途经“和义桥”时,被追来官兵缉拿归案,解押回潮州。” 方群达介绍说,旧时那些平日足不出户的深闺淑女,只有元宵节这天才被允许出门赏灯,她们往往乘机与意中人谈情相会,所以这一天也造就了无数的良缘美眷。 “看花灯”也为元宵节营造出浪漫的气氛,增加了青年男女交往的机会。

    

    “1960年,那时的“和义桥”还在通行。后来,“和义桥”经历过几次较大的洪水,加上年久失修,现己废弃,如今遗址桥下还有3个桥墩和4个桥孔”。 方群达说。 为了不让后人遗忘这段历史,他还自费在“和义桥”遗址前立下石碑,记录陈伯卿与黄碧琚的浪漫爱情故事。

    

    当地老人朱阿伯说, 潮剧传统剧目《陈三五娘》(又名荔枝记) 即取此故事为题材。该剧搬上舞台,历演不衰,后来流传于闽南、粤东、台湾和东南亚一带,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 责任编辑:王佳佳     标签:“和义桥” 遗址 文史学者 南宋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