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3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张伟华文/图)昨日,漳州市2014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出台,在方案中,导报曾报道过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都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备受关注的肉类、乳类安全问题,今年漳州的治理目标是生鲜乳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生猪定点屠宰率98%以上。饮用水方面,今年要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市、县城区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1%以上。食品生产加工方面,今年力争加工食品抽检总合格率95%以上,原粮卫生抽检合格率90%以上,严厉打击黑作坊。餐饮服务业方面,要求酒楼、饭店、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小吃店、快餐店的经营条件达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集中消毒服务单位餐具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今年,漳州市将组织开展“餐桌安全保卫战”。严厉打击生产销售病死猪肉、“地沟油”,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劣质原材料,生产假冒伪劣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调味品、保健食品、酒类产品等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集中侦办一批食品安全重点案件,取缔“黑作坊”、“黑工厂”和“黑市场”,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分子。
与此同时,加快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构建全市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电子监管平台。
方案解读
专项整治 非法渠道购油
案例:2005年至2013年1月,犯罪嫌疑人苏某通、苏某平、苏某珠利用龙文区瑞通猪皮加工厂,以每月3000元的工资雇请丁某、彭某、谭某等三人将收购的未经检验检疫或病死的生猪皮进行加工腌制;雇请徐某将从生猪皮上刮削下来的废弃油脂进行熬制,每天约熬制250公斤的“地沟油”卖给他人用于食品加工等。
措施:今年,漳州市将组织开展“地沟油”集中专项整治。以食品生产小作坊、小餐馆、餐饮摊点、火锅店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食堂为主要对象,依法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和使用“地沟油”生产经营食品的行为。
加强指导 农村自办宴席
案例:2013年9月,漳州平和县大坪小学校长黄某乔迁之喜,大宴宾朋,没想到,一顿喜宴过后,竟然让73名村民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现象。相关部门初步认定为疑似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
措施:方案特别提出,要加强对农村自办宴席等集体聚餐活动的指导,防范食物中毒。
联合整治 食堂和小饭桌
案例:2011年2月,漳州市华安县马坑中心小学学生用完早餐后,有20多名学生出现肠胃不适,被紧急送往卫生院治疗。
措施:开展中小学、托幼机构食堂及学生校外托管小饭桌食品安全联合整治,督促完善餐饮服务设施、执行食品采购验收、索票索证和台账制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另外,开展餐饮服务环节专项整顿。以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等为重点,查处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肉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和乳制品、工业用盐、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物等违法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