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污废水 任重而道远
环城河侨村段,一处待改造的生活污水排放口
东南网6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郭钦转 林晓琪 卢婷雯 张伟华 文/图)要彻底改善漳州市内河的水质,避免各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是此次内河整治工作的重要方面。但企业要开展生产,群众要过日子,各种污水废水的产生在所难免,违规排放防不胜防。
各种现实的矛盾和困难,需要有关部门以更多的智慧和决心去面对。
工业废水:每天7000吨排入内河
工业企业排查监管,成为漳州市环保局内河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漳州市环保局副局长苏龙辉介绍,经调查摸底,市区废水汇入内河水系的工业企业共51家,其中,芗城区20家,龙文区31家。就汇入水系而言,三湘江7家,浦头港3家,九十九湾因线路长,支流多,达到了41家。
据了解,目前,龙文区的朝阳工业园区还没纳入污水管网,该园区企业的工业废水就只能直排河中。
“目前已关停13家废塑料加工厂,其余38家每天共排放废水7000多吨,不过基本都达标排放。”苏龙辉介绍,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小企业,因处于城乡结合部,目前还无法纳入污水管网,只能要求他们加强污水设施建设,实现达标排放。
在对工业废水的排查过程中,工业企业的一些不文明、不守法经营也污染了内河。“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的工业废弃物就近倒河道现象,时有发生。”苏龙辉说,九龙江沿江企业大多为竹笋、荔枝、菠萝、龙眼等水果加工企业,一些企业为省车费、垃圾处理费,经常将荔枝壳、龙眼壳等工业废弃物直倒河道边,污染了内河。同时,一些企业设施不到位没达标排放,或为省钱偷排废水。“我们不仅要求企业要守法经营,遵守环评约定,对工业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苏龙辉说,同时,他们也加强排查,督促企业要将工业废水进行达标排放,并尽量减量化,提高循环利用率。通过此次整治,工业废水还无法达标排放的企业,将被停业整治。
此外,目前漳州还没有一家工业废弃物处理厂。苏龙辉说,接下去,将建议以县为单位,成立工业垃圾处理厂,好让众多工业废弃物实现无害化处理。
环城河的水质不容乐观
农村污水:没污水管网无法分流
“其实,内河整治中,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最令人头痛,也最难解决。”龙文区环保局局长蔡志明说,现在农村中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水冲式厕所,这些虽有配套三级化粪池,但这些化粪池使用过程中会沉淀一些废渣,如没及时清理抽渣,很容易从化粪池溢出直排内河中。
同时,在很多农村,无法铺设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不能进行雨污分流,于是,生活污水经常直排河中,污染内河,“即便在农村附近铺设污水管网,但因农村排水沟与污水管网的标高不同,有些生活污水仍无法纳入污水管网”。
“农村污染物多样又分散,不像工业废水有固定截污对象,还存在一定量的不可溶解物。”蔡志明说,同时,有些农村虽设垃圾中转站,但很多村民图方便省事,经常将池塘当垃圾场,随意扔垃圾,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城市污水:涵洞内排污口难改造
根据此次漳州市政府的内河整治要求,对于漳州市区生活污水,要提高收集率,沿河截污纳管,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实际上,有条件完成的截污工程,此前都已经做了,目前只有部分存在于地下涵洞里的排污口,因调查的困难,还未改造。”漳州市供排水管理处副主任林雄江介绍说,从2008年开始,市供排水管理处对市区内河进行截污工程建设,前后投资约1300万元,铺设管道超过17公里。
尽管位于地下涵洞的污水口调查与施工困难,但因今年市政府彻底整治内河工作的决心,市供排水管理处还是开始着手整治这些平日看不见的污水口。“在市政工程管理处清淤工作的配合下,我们对这些涵洞内的污水口进行了调查。”林雄江说,只有在涵洞内泥水抽干的情况下,他们的调查人员才能进入。目前,已经完成了对三湘江、环城河部分河段的排污口调查工作,发现了七八处具备改造条件的污水直排点,并初步制定了改造方案。其它内河将根据市政管理处清淤进程继续跟进。
林雄江表示,待改造方案确定后,将开始进行截污管道施工,因工程建设需要可能开挖路面,短期内可能给道路交通和部分市民的出行造成不便,还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编后语
整治内河,还市民一条干净、清澈的内河,是漳州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要工作、重要民生工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整治内河是一个大工程,是一项牵涉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已受污数十年的内河不可能一夜之间马上就变清。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导报记者看到,漳州市内河整治各条战线上,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投入,一点点地改变着内河水质和环境。
据悉,至7月上旬,内河整治工作有望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而市人大也将组织代表,对各个部门的内河整治工作进行视察,以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
而导报还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漳州市的内河整治工作,不断向市民报道内河整治工作的新成果和新动向。
治理污废水,任重而道远,我们一起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