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著《丹霞萃金》牵出漳州旧府衙的“前世今生”

zz.fjsen.com  2014-06-20 10:53:12  曾炳光 杨清竹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江焕明新书中宋时双门顶示意图

  市区台湾路与香港路交会的丁字路口,就是双门顶(资料图)

经历司

古:掌管府衙印鉴、公文出入转呈

今:成小胡同

据记载,民国八年(1919年),陈炯明在漳州建立闽南护法区。他认为府衙占地太大,于是开辟了芳华横路、芳华直路(芳华南路、芳华北路)两条纵横交错的道路,将府衙切割成四块。部分旧府衙及后花园被建成现在的中山公园。

现在,中山公园内仍保留府衙文官办公的大堂和仰文楼。从光绪年间的漳州府衙图可知,掌管府衙印鉴、负责公文出入转呈的经历司在大堂和仰文楼旁,在同一院落,现在却分别位于芳华北路的东西两侧。

芳华北路现在是一个繁华的小市场。而住在经历巷的老人说,经历司官署先转为官邸、宗祠,后逐渐演变为民居院落,形成小胡同,不过名称至今仍沿用官署旧名,叫“经历巷”。

卫衙官署

古:军事指挥所

今:已变居民区

漳州卫衙官署,明洪武三年设立,“卫”是当时的军事指挥机关,最高长官为指挥使。在漳州,除了有镇海卫,还有漳州卫。

江焕明说,今台湾路西段旧称卫口街(芳华南路至青年路)。因漳州卫衙设于该地段而得名。卫衙后迁走,卫衙房产转售入民间手中,“卫口街”叫法自明代以来一直保留下来。现今台湾路北侧华南小巷,以前称“卫巷”或“卫衙内”,现今的芳华里、芳华小巷与华南小巷平行,两者之间就是卫衙的位置。因为谐音,“卫衙内”讹化成“围仔内”。而正确的叫法,反而鲜有人知。

漳南道巷则位于芳华里和经历巷之间,共有二段,分别位于台湾路和芳华横路北侧,原本是一条完整的巷道,因地处原漳南道官署而得名。

  • 责任编辑:张海燕     标签:府衙 衙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