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芗城下沙齐天宫石碑重现 经确认有150年历史

zz.fjsen.com  2014-11-07 07:45:29  张韩丰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见证历史

结束有传说无实物的尴尬

石碑长187厘米,宽27厘米,厚12厘米,碑首刻有“齐天祖宫”四字,除碑文左侧第一行8个字、左侧第二行3个字已看不到外,尚有335字较清晰。

石碑上记录了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漳州廿八都流传保玉洲上社的信女陈门潘氏,将自己买的房屋捐献给齐天祖宫的事迹。

 

碑文尚有335字清晰

文衡殿管委会的管理人林济民推测,从石碑的受损情况看,该房屋倒塌后,石碑曾被当成铺路石用。因路面不平且为泥地,石碑的左右两侧时而这边高出路面,时而那边高出路面,人踩车碾造成两侧磨损,字迹也就消失或模糊。而且当铺路石有一定的时间了。旧时的齐天宫离霞仔巷也就数百米,可能是后来黄天赐的父亲或祖父将石碑捡回。

漳州海峡文史资料馆馆长江焕明告诉海都记者,这座石碑见证了齐天宫庙旧庙的由来和古人的聪明、虔诚,碑文记载新女将二进的宅子赠送给齐天祖宫,为慎重起见,将房契在炉前焚化,立下誓愿献给庙里,见证人不在后,以碑文为证,使这座庙不存争议。

“虽然碑文中记载的齐天祖宫,与齐天宫名称不一样,但并不意味着齐天宫改名后会有地位上的变化。‘祖’字一般为民间的尊称,不代表历史悠久,也并非最早的意思。”江焕明表示,只有官方庙宇才有谥号,民间一般可根据受尊重的程度而为庙宇起名,并非表示齐天祖宫是漳州最早的妈祖庙。

而这块碑文的重现,对于今日的齐天宫来说,结束了光有传说无实物佐证的尴尬,也将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江馆长表示,石碑可作为申请文物保护单位的硬件之一,对于庙宇确实很有意义。

  • 责任编辑:林燕婷     标签:漳州市 对台文化交流 重点宫庙 齐天宫 清代石碑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