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竹初木偶雕刻精品亮相京城
400余件力作捐赠中国美术馆
zz.fjsen.com 2016-01-14 10:42:10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 神刻偶人 情雕人生 ——“偶人世界——徐竹初木偶雕刻作品捐赠展”见闻 凌波仙子木偶雕刻作品 灯光暗了下来,聚光灯一一打亮。在中国美术馆五层的千余平方米展厅中,400多件木偶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引领观众进入了一个神奇瑰丽的偶人世界。无论是举止闲雅的小生,姿质浓粹的正旦,还是令人捧腹的杂丑,方寸之中尽显万千意象。 从“妙肖百态”到“精巧入神”再到“世家风华”,沿着展区一路走来,徐竹初用“神之手”刻下了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也在每个参观者的心里深深刻下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烙印。 孩子认真地注视着木偶雕刻展品 “妈妈快看!孙悟空好像要跳出来啦!”稚嫩的童音响起,年仅6岁的于孟哲睁大眼睛紧紧盯着展柜中的西游师徒木偶,小手在玻璃上沿着木偶的造型动作一点点移动着,描绘着,脸上满是开心。他的母亲孟雅兰告诉记者,这是小孟哲第一次接触到木偶雕刻,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画人物深深吸引着他,在每个展柜前都要停留许久,细细“品味”一番才肯罢休。“我想,他是真的爱上这些木偶了,一路上说了好多遍我也要学刻小猴呢!”孟雅兰笑着说。 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杨阳教授推着母亲的轮椅,在每个展品前缓缓走过,时不时低声交流着。“母亲对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非常的喜爱,得知有漳州木偶雕刻艺术展览特意让我带她过来参观。而我年少时看到过的人生中第一件木偶雕刻形象,正是出自徐竹初老先生之手。如今有机会再次看到这些作品,心里只觉得非常亲切和温暖。”杨阳由衷说道。 在展厅中央,徐竹初家传的清代布袋木偶戏台展品旁,众多观众纷纷掏出手机拍照,“咔嚓”声不绝于耳。古典楼阁式样的金漆木雕戏台显得富丽堂皇、格外夺目,但是比它更夺目的,是此刻正站立在戏台旁摆弄着木偶头的徐竹初老先生。年近八旬的他精神矍烁,一边兴致盎然地向围在身边的人们介绍着木偶打胚、定型、修光、裱纸等数十道工序,一边灵巧地按动手上木偶头的机关,让木偶眼睛左顾右盼、下巴上下开合,格外有趣。 陈政、陈元光木偶雕刻作品 “漳州木偶是中原文化与闽粤文化融合孕育产生的民间艺术珍宝,凝结了多少代雕刻师傅的智慧和心血。我看着它们,它们笑我跟着笑,有时它们愁眉苦脸,我好像雕刻起来心情上也有了忧愁。我的人、我的心情跟木偶是融合在一起的。我很希望这份感情能够传达出去,更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喜爱上这项传统技艺,并将它传承下去。”徐竹初动情地说。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对徐竹初先生的无私捐赠表示深深地感谢:“走过一个甲子的艺术苦旅,徐竹初依旧刀锋劲健,游刃有余。一个个偶人在他不辍的劳作中诞生。今天,他带着创作的400余件木刻偶人和自清代中期以来的家传木偶遗珍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这种对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对艺术的至诚之爱以及奉献精神令我们由衷钦佩!” 在偌大的展厅中还专门设置了互动戏台,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木偶表演的趣味。戏台上,人们手持木偶舞动得乐不思蜀,戏台下,传统木偶雕刻艺术发展的百年画卷正徐徐展开。(闽南日报记者 蔡柳楠 文/图)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01-14 ]漳州有支“猴群乒乓球队” 成军16年战果累累
- [ 2016-01-14 ]1月18日线上线下两大平台齐聚漳州味
- [ 2016-01-14 ]漳州木版年画京城受“热捧”
- [ 2016-01-14 ]2016海外华裔青少年 “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漳州营开营
- [ 2016-01-14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九龙江上暖冬鱼儿游 村民喜获“一钩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