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传家》纪录片第一集《囍事》 记录漳州传统婚俗

zz.fjsen.com  2016-01-29 13:25:00  方锦燕 白志强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央视播的纪录片 他们是主角

《传家》第一集《囍事》中,记录芗城天宝余淑芬与丈夫的传统婚礼  

东南网1月29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方锦燕 白志强 图片均为视频截图)烟雨蒙蒙的天气,最适合在家泡一杯热茶,看看电视了。对于家住漳州芗城区天宝镇的余淑芬而言,却没有时间,这也让她错过了一档关于自己的电视节目。  

1月26日晚,CCTV9播出纪录片《传家》的第一集《囍事》,就是余淑芬和爱人韩惠军的婚礼画面。

  

韩家的传统婚礼是怎么登上央视的呢?昨日,记者多方打听,来到余淑芬的公公韩中元家,听他们讲一讲上央视的故事。  

【拍摄故事】  

《传家》来韩家拍婚俗 都是凑巧 

“真的很凑巧,央视摄制组刚问起我朋友,漳州有哪家正在办传统婚礼时,我们家正好要操办。”韩中元说,韩家会上央视,全凭隔壁村朋友柯进德的介绍。 

原来,柯进德专门给村里人摄录结婚影像,在2014年12月11日,韩家办婚礼的前一天,他凑巧知道央视正在寻找合适的人家,就赶忙介绍了。  

“听说央视要来,我们一开始是犹豫的,就怕结婚当天时间比较赶,来不及,但他们说拍摄的是本地的传统婚俗习惯,再一想,我们能上一回央视,好像也不错,就同意了。”韩中元回忆起当天的情况,前头客厅新郎新娘做仪式,后头90多桌的客人吃酒桌,不时还有人好奇央视记者在拍摄什么,一时之间,家里人都忙得脚不点地的。  

那一天,天气晴好,除了来吃喜酒的,围观的厝边也不少。就在新人拜完天地,前往天宝寨内的庙里祭拜时,厝边们边跟着走边围观。  

短短6分钟影像 其实拍了多遍  

尽管已经过去一年多,对当天的画面,厝边们仍旧印象深刻。“看起来挺好玩的”,厝边韩先生是庙管,当时摄制组就暂住在天宝寨里,一边拍一些村里的古建筑,一边到韩家拍结婚影像。 

“别看在电视上只有短短6分多钟,其实拍了很多遍,耗时挺长。”故事的主角余淑芬看完纪录片后,也很是感慨。她说,结婚当天,习俗太多,2名记者跟着拍,大家又都在边上围观,周边声音大得很,一开始她还担心,拍出来的片子会太嘈杂。  

就在大家等着看电视的时候,婚礼过后一个月,央视又联系余淑芬,说要补拍、重拍一些镜头。余淑芬又重新上妆,重新请来送嫁娘念“好听话”。这一次,摄制团队阵容更强大了,有七八人,还动用了“无人机”,拍下了余淑芬日常家庭生活的情况。  

其实,那次,本地有两三个新婚家庭被同时记录了影像,最终成片的却只有韩家,余淑芬笑着说,“可能是因为我比较会说话吧。”看到像电影般的画面,就连央视把她的姓错写成了“于”,余淑芬也觉得无所谓了。 

【村里反响】  

厝边不知已播放 让赶紧开电脑  

韩家婚礼要上央视的消息,流传已久,村民也都在等待播放的时间。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大寨村天宝寨,刚开口打听是哪一户被央视拍下婚礼全过程时,村民马上告知,那是“中元家的”。韩中元的母亲韩电花也闻风而来,她说,就是她家的孙媳妇和孙子,一起上了央视。  

可惜,厝边们还不知纪录片已经播出了,“我们要去看,应该有我们天宝寨,会不会也有我们呢?”厝边们一边念叨着,一边不忘叫家里的年轻人赶紧打开电脑看影像。  

韩中元和母亲韩电花也是昨日才看到视频。原来,他们也是记者来采访时才知道,已经播了。“我也算是真正上了一次电视,作为代表记录漳州天宝镇的结婚风俗,感觉还不错。”韩中元笑着说道。  

余淑芬却是在播出当晚,就接到央视电话,通知她说播放了。可惜,她和爱人下班时,电视已经演完了,她只好上网查视频,却因每天早出晚归,忘了告诉家里人,“回去后,我一定打开电脑跟大家一起看”。 

【这一家人】  

活泼媳妇体贴丈夫 愈久情愈浓 

在纪录片中,丈夫韩惠军显得有些羞涩,会躲开余淑芬的调戏,余淑芬则比较放得开。两人的互动十分有爱。 

余淑芬是仙都村人,韩惠军是大寨村人,他们虽在同一个镇上,仅相隔六七公里,之前却并无交集。直到前些年,两人被同一个朋友拉进QQ群里。聊得不错,见了面后,慢慢地相识、相爱。  

“他人很是体贴,可是爱吃醋,虽然30多岁,却比我还小孩子脾气。”在29岁的余淑芬眼里,韩惠军并不是一个完美男人,却对她很好。两人都在外打工,下班回家,他会下厨,做点心给她吃,偶尔她也会做给他吃,尽管味道不如他做的好,可两人感情却因在这小互动中,更加浓厚。  

韩家是个大家庭,奶奶韩电花已经78岁,有5儿2女,一家四世同堂,曾外孙都9岁了。对孙媳余淑芬,韩电花阿婆笑嘻嘻地夸,“很是乖巧,人很活泼,在距离好远的地方都会喊我奶奶。”而韩中元则是大赞:“两个人的感情,好着呢。”  

【延伸】  

漳州传统婚俗 缘何被记录?  

说起漳州婚俗,最具特色的是送嫁娘。婚礼举办过程中,少不了送嫁娘念着一口好听话:“新娘官踏旮旯旁,出丁兼发财,踏旮旯底新娘快快做娘累,踏旮旯框新娘头胎生男儿,新郎官来接米筛,新郎新娘吃到老”“种子撒过岸,饲大只鸡囝。种子撒出旮旯旁出丁兼发钱,嚅嚅,一下呼,鸡母仔满埕黑”(均为闽南话)。在《囍事》中,一头簪红花的女人,不时口念顺溜句子的便是送嫁娘。  

漳州民俗专家郑惠聪告诉记者,每一个婚俗礼节,都是有特殊意义的。 

在娘家时,母亲为新嫁女梳头,在古代叫及笄,寓意梳了头后变成大人了,还要挽面,将女子脸上的胎毛,用线拔掉,寓意去掉幼稚的一面,嫁出门的那一刻,头要盖起来,不能见天,怕邪气侵犯新娘。

①在娘家起身桌仪式

①在娘家起身桌仪式

②被接到夫家

②被接到夫家

③新郎新娘前往天宝寨内的庙里祭拜

③新郎新娘前往天宝寨内的庙里祭拜

④送嫁娘在旁边念顺溜句子,做大人仪式

④送嫁娘在旁边念顺溜句子,做大人仪式  

进婆家门时,要过火盆,送嫁娘会念说:“过火无事尾”,寓意未来平安和乐。起身合桌的仪式,是在桌上摆12小碗吃食,送嫁娘每夹一个菜,就会在新人嘴上点一下,并念一回好听话。等到新人“坐床”,则是寓意从今起是一家人。 

相关链接  

《传家》  

《传家》系列纪录片是继《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纪录片之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推出的又一部大型纪录片,由乐视与视袭影视联合出品。  

6集纪录片取样50个最典型的华人家庭,紧扣中国最重要的六个本质需求(囍事、新生、团聚、交情、闲趣和传承),在传统文化中对应找寻具有当下生活贴近性和应用价值。

  • 责任编辑:林育煜     标签:央视 《传家》 纪录片 《囍事》 漳州传统婚俗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