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陈华俐 照片由汤绍锋 摄)最近,漳州“90后”沙画师朱志敏忙得不可开交。上个月20日,作为本土唯一参赛者,朱志敏携作品《中华情》《忆北海》参加了首届中国沙画艺术创意大师赛。近期,他的团队“福建大卫艺术中心”则奔波于省内各大企业年会,进行沙画表演。

比赛现场沙画表演
作为舶来品,沙画艺术最初只是小众爱好。落地中国10余年间,这门新兴艺术逐渐从艺术家的圈子走向了大众生活。但沙画业者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正试图为沙画艺术构建一条产业化道路,丰富国内文化产业版图。民间书画文化根基深厚的漳州,看到了市场前景,并希望成为先行者。当地文化部门的愿景是,以举办全国性赛事与画展为契机,塑造闽南沙画品牌,成为行业领跑者。
一场高规格的沙画赛事
1月20日,首届“龙文杯”中国沙画艺术创意大师赛在漳州开幕。10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沙画爱好者,以沙会友,切磋技艺。
比赛中,中国沙画师协会会长史仲明与弟子张浏清联袂表演了一出《佛陀悟禅》。随着流沙从指缝间侧漏挥洒,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2500年前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修炼成佛的故事,便从指尖“娓娓道来”。双人沙画是史仲明首创的表演形式,这场表演被认为代表着业内顶尖水平。
“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沙画赛事。漳州是知名的书画之乡,民间书画爱好者众多,对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包容度与接受度。”谈及办赛初衷,龙文区副区长杨新勇表示,沙画艺术方兴未艾,若能推动其实现产业化,打造“闽南牌”沙画,前景不可估量。

固态沙画作品:《漳州土房》
说这话,杨新勇显得底气十足。事实上,沙画文化在国内的历史不过10余年。2004年底,被誉为“中国沙画之父”的漫画家高赞民开始探索沙画创作,其作品《成长》首次登陆央视少儿频道。在他的带动下,沙画文化引来众多拥趸。去年春晚的舞台上,沙画师苏大宝与歌手那英同台演出,让这一新兴艺术形态真正广为人知。如今,国内沙画产业已初具雏形,现场表演、沙画视频、沙画培训是最重要的3类产品。
与此同时,沙画技术也在不断取得创新。作为沙画界的新宠,固彩沙画也出现在本次比赛中。而目前,已有沙画艺术家研发出沙画的固定和装裱方法,解决了沙画作品实体难以保留的问题。
推动沙画艺术落地生根
尽管沙画产业的市场正在逐渐壮大,但作为后来者,漳州并不具备这一文化产业的基础,怎么办?
普及沙画文化,培养人才是关键,当地积极将沙画文化融入课堂教育。毕业于闽南师范大学的朱志敏,在上大学之前便开始自学沙画创作。最近,他的团队入驻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我们免费提供沙画台、沙画教材,每个学期给两个班的孩子免费授课,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从小就认识这门艺术。”朱志敏说。

孩子们学习沙画创作。
而对于沙画创作者而言,他们的困惑在于:如何实现艺术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对此,杨新勇的思路是,在沙画延伸品领域发力,大力开发面向大众的工艺品。“只有面向大众消费者,从单纯的艺术品转向工艺品,沙画艺术才能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最终再反哺沙画创作。”
这与龙浔沙画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家明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在这次比赛中大放异彩的固彩沙画,或许将成为沙画产业化的突破口。如今,孙家明正致力于推广这项技术。
为了推动沙画艺术的落地生根,龙文区还成立了全国沙画艺术漳州创作基地,引导沙画创业者入驻各大众创客空间、文化创意园。
“在这里,沙画创作者可以进行技术研发、产品创作、作品展销。”杨新勇表示,沙画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也将是主要发展方向。即将投入运营的阿里巴巴漳州在线产业带,将负责漳州沙画产业的线上推广工作,把沙画作为漳州地标性文化产品,推广至全国。

固态沙画作品:《漳州八卦楼》
充满期待的未来之路
沙画艺术创意大师赛比赛期间,全体参赛者还联名签署了一份沙画行业倡议书。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沙画艺术蒸蒸日上,但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门类,它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弊端。“譬如,沙画师水平参差不齐,行业规范自律机制缺位……”中国沙画行业门户网站负责人、中国沙画师协会成员晨曦认为,漳州要发展沙画产业,首先应该建立规范与市场秩序,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打好前提。
而对于沙画产业的未来,晨曦认为将有诸多可能性,他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在传媒领域,沙画艺术可以与微电影、动画相结合,而固态沙画和沙画瓶等衍生品则可以用于装修、装饰、礼品包装等,甚至可以运用于主题民俗、主题乐园。”
朱志敏作为目前漳州本土唯一团队作战的沙画从业者,步伐则十分踏实。今年,他打算在漳州打造一间沙画体验馆。“体验馆将集表演、培训、体验等功能,成为普通市民了解沙画艺术的一个窗口。”
“未来,我们将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沙画艺术创意大师赛,并将延伸至儿童赛事,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引领中国沙画艺术发展的风向标。”杨新勇的期待则是,通过赛事驱动,拉动漳州沙画产业的本土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