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券 见证当时经济状况

zz.fjsen.com  2016-08-04 10:38:53   来源:漳州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东山县西埔镇中兴社区退休老人林先生展示了他收藏的5张20世纪50年代发行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其中1954年发行的面额为1万元,1956年、1957年发行的面额为1元、2元,旁边均附带息票,而其背面盖的印章有所不同,1954年发行公债盖的是不带国徽的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四方形大红印,而1956年、1957年发行公债背面盖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带国徽的圆形大红印。

曾在中国人民银行东山县支行工作的林先生介绍说,1954年发行的面额1万元的债券,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发行的经济建设公债,首次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目前比较罕见,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史。

笔者接过仔细一看,债券的正面左侧被带花纹的边框围住,上部两行字,“1954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中间是一张农田机械作业插图,下方印着票额“壹萬圆”。右侧附带的8张息票只剩下2张,年份跨度为1955年至1962年共8年,注明了取息时间在每年9月30日,每年取利息400元。

债券背面一边是息票说明,“此息票应于取息时连同债券送交人民银行不得自行剪下”。另一边是《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共十条。据此分析,1954年发行的这套债券除了面值1万元的,还有2万元、5万元、10万元、50万元等面额,是国家为了筹集经济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分8年偿还本金。林先生认为,发行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54年公债券记录了我国建设之初的经济发展历史。他说,当时使用的还是人民币旧制,所以债券的面额都较大。“当时的总发行量不少,但目前留存的可能不多,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当时,国家极度匮乏建设资金,用这种方式募集资金也是一种开拓。”他说,1954年使用的旧币一万元,当时大约可买5公斤大米,购买债券的人家庭比较殷实。林先生介绍,经济建设公债1954年首发后,连续发行了5年。第2年增加了100万元面额的票券。5年公债在利率和每年计息起止时间上均相同,本金偿还年限从第2年的公债券起改为10年。1981年,我国开始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集中社会资金弥补财政赤字。1987年后,“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保值公债”“特种公债”等国家债券大量发行,债券的类别变得更加丰富。(谢汉杰 文/图)

 

  • 责任编辑:陈惠华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