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探索“生态+”模式:让百姓看得见风景、摸得着幸福
zz.fjsen.com 2017-10-15 11:54:23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彼时,荔枝海已纳入生态保护规划建设,荔枝海的林下经济,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扶持。现在,670棵古荔枝树,平均每棵能年产仿野生铁皮石斛5至6斤,价格高出市场价近十倍。 事实上,荔枝海里不只是有仿野生铁皮石斛。漳州重新发掘荔枝海的历史文化,为其加入休闲观光、运动养生等元素,少征地、少砍树、少花钱,把私人果园变为开放空间,把郊野山地变成了荔枝大观园、天然健身馆、天然大氧吧。同时充分利用荔枝林下空间,除了立体种植铁皮石斛,树下还套种金线莲、草珊瑚、灵芝等多种中药材,既保护了荔枝生态环境,又拓展提升了林下经济发展价值,成为漳州保护和发展传统农业,创新思路拓展城市生态空间的一个范例。 离开荔枝海,记者来到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的珠里村,这里是著名文学大师林语堂的故乡。经过一个小广场拾级而上,沿途移步异景,蕉叶摇曳,台阶的尽头,林语堂纪念馆现于眼前。站在纪念馆前,只见绿浪滔滔,一眼望不到边际,香蕉海中的观光木栈道上,络绎不绝的游客穿梭其间。此情此景,可谓“陶醉生态蕉海,感受大师情怀”。 香蕉海作为漳州“五湖四海”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设“一带六区”(栈道观光带、语堂纪念区、滨江体验区、休闲养生区、文化创作区、故里游览区、玉尊朝圣区),将打造成集农业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园区。 香蕉海成了现代观光农业。游斐渊摄 中午时分,林语堂纪念馆不远处的一家饭馆内,七八桌客人正在品着功夫茶,吃着闽南当地特色菜。饭馆的主人叫林文成,他和妻儿、儿媳以及10个服务员,从厨房到包厢,洗菜、炒菜、上菜,忙得不亦乐乎。 “最开始是四间铁皮屋。”1999年,林文成就在家门口开起了饭馆,随着游客的增多,5年前,从铁皮屋搬到了小洋楼,现在可容纳近300人同时用餐。“香蕉海景区提升工程做好后,客人还会越来越多,生意还会越来越红火。”林文成说。 在漳州的布局中,建设“五湖四海”,不仅要让生活在现代快节奏中的市民有一个自由呼吸、慢享“发呆”的地方,也要让那些守护绿水青山的人有发展的机会。 “生态+”模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品质,漳州市民真切享受着绿色发展带来的福利。 “生态+”模式的关键点,是让生态投资成为有效投资 “生态建设绝不止种种花草树木、治治水和空气这么简单,更要做好‘+’文章。我们要通过‘五湖四海’等项目的建设,推进多方融合发展,改善百姓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要延展‘生态+’的经济效益。”檀云坤如是表示。 “创新”是发展永恒的主题。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都是漳州农业的老品牌,如何让“老树开新花结新果”,漳州正致力探索生态“+产业”“+旅游”“+文化”的模式,使其产生出源于第一产业,又高于第一产业的叠加效应。 在碧湖生态园里,22个外贸领域的创业团队走到了一起,组成了跨境电商创业社群。碧湖生态园管理运营方和当地政府,为这些创客提供了政策扶持,让他们感受到了漳州越来越张弛有度、充满活力。“拉开窗帘就能看到碧湖,在这接待国外的客人,他们也觉得不错。”创客吴晓彤充满自豪感。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