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诏安:奋力前行 建设福建富美“南大门”

zz.fjsen.com  2022-10-25 16:46:1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诏安县美丽乡村建设村貌 陈旭玲 摄

东南网漳州10月25日讯(本网记者 沈文栋 通讯员 沈启寒)漫步在诏安县中山东路步行街上,深秋的晚风带来了阵阵凉意。在夜灯初上时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中西合璧”的建筑。

沿着中山东路、三民北路两侧分布的骑楼群是诏安地区闽南与南洋建筑风格结合的典型街区代表。据悉,诏安历史文化街区建于唐垂拱年间,最初以土堡土栅为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2022年经漳州市获批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近年来,诏安县以打造居民满意的生态宜居县城为目标,通过有机更新保护,不断挖掘和弘扬历史文化,使之成为展示文化、传承历史、延续生活、面向未来的新型历史文化街区。并以网格化、常态化、精细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为辖区居民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

同时,为推动城乡和谐发展,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眼下,金星乡古关社区通过收集群众“意见表单”,制定“整治清单”,先后投入2100余万元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道路硬化、亮化、立面改造等民生工程。改造中,社区内83户自建房外墙进行统一粉刷和“三线清理”,共计清理废线1500多米,梳理线路1.2万米,让社区房屋建筑有了新面貌。

秋风起,蟹脚痒。连日来,家位于桥东镇仙塘村的蟹农涂文福,正忙着捕蟹,他的螃蟹畅销厦门、香港等全国各大市场、商超。据介绍,仙塘村海水养殖面积约1600亩,养殖的青蟹纤维细腻、肉质清香饱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中秋、国庆期间每天可发售1000多斤。如今,仙塘村村民通过发展红鲟和对虾混合养殖的模式,每亩产值可达两万多元。

因地制宜,夯实振兴根基。在诏安县秀篆镇裕健龙中药材种植基地,几百亩红褐色的公石松也已到成熟采摘期,药农们正趁着晴好天气进行采摘。据了解,目前该基地共种植200亩的公石松,产值可达到300多万元。

在秀篆镇,通过“龙头企业+中药材基地+农户”的方式,利用产业优势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稳定增收。看着渐渐“鼓”起来的钱包,药农们对中药材产业的美好前景充满了希望。

据介绍,近年来,诏安县以特色为支撑、以打造品牌为关键、以帮扶支持为保障,充分发挥依托依山傍海的区位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让群众持续增收。

推进“医改”,惠及民生。今年9月,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附属诏安县总医院揭牌仪式举行。这是继诏安县医院、中医院两家医院整合成一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与诏安县总医院签约医疗业务托管项目后,诏安县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绩。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近年来,诏安县投资了近10亿元建设县总医院,引进专业人才近200名,配备一批先进医疗设备,省、市名医工作室相继挂牌,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我院的门诊接诊量增加了15%,通过合理用药、规范治理和减少高价耗材的使用等方面的改进,患者医保费用平均减少将近一千元,逐渐实现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诏安县总医院院长陈子平说。

光阴荏苒,春华秋实。诏安县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31.7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28.27亿元。诏安县正立足于建设福建富美“南大门”的美好愿想,奋力前行。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