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深挖产业价值提质“五个美丽”建设

zz.fjsen.com  2022-10-31 09:37:53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漳州深挖产业价值提质“五个美丽”建设

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

今年以来,漳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里部署要求,把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等“五个美丽”建设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与发展农业产业、休闲旅游、庭院经济等有机结合,让村庄从一域美向处处美、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努力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新农村,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聚力优势产业,建设“三宜”乡村小院。今年来,漳州市以家庭为单元、以小庭院为载体,在全市筛选出5755家有条件的农户,鼓励他们把自家庭院改造成农家乐、民宿、养殖场、小游园等,凸显“一院一景、一户一韵”的特色风格,将美丽庭院改造提升成特色的民宿、餐饮等产业新型链条,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让乡村小院宜居宜业宜游,开辟新致富门路,推动乡村旅居产业融合发展。如漳州高新区九湖镇长福村是花卉种植专业村,全村一千多户从事花卉产业相关工作,是全国第二大花卉交易市场,亦是闻名遐迩的“百花村”。当地村民把庭院装扮成“花园”,吸引商家游客上门选购,带动新增花卉销售额上百万元,把美丽庭院转化成美丽经济和美丽产业。

聚力特色产业,打造乡村微景观。今年来,漳州市按照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发展思路,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导则,将全市1585个美丽乡村微景观纳入其中管理,对村内的小长廊、小广场、小花园、小池塘进行微改造,逐步将一道道整洁有序、错落有致的乡村微景观打造成与当地的特色产业既相互融合又相得益彰的微产业。如云霄县和平乡棪树村把枇杷文创概念深植古老村落的文化基因之中,用串点连线成片的思路把全村优质人文、自然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建设多处具有枇杷产业特色的乡村微景观,孵化催生一批网红旅游打卡点,全力打造一条可供游客“沉浸式”游览参观的线路,持续推进“生态+现代农业+乡村游”的发展模式。

聚力文化产业,提升美丽公园内涵。在全市363个美丽乡村小公园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彩化等“四化”行动,探索村集体投资、国企集资等社会化运作模式,对乡村公园进行升级打造,切实把公园的美丽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如华安县仙都镇招坑村为传承保护好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秋千文化,将该村一处荒地打造成秋千文化公园,定期举办秋千成人礼等民俗活动,开发滑索秋千、自行车创意秋千等特色项目,并引进公司经营运作,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新增固定就业岗位20多个,又带动村民创收超过100万元。

聚力生态产业,增加美丽田园附加值。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整治,按“风光靓丽化、生产规模化、设施标准化、环境整洁化”的美丽田园创建标准及要求,以种业创新为抓手,以打造田园风光为载体,多渠道推广优良品种,发展粮食生产,在全市建设160片集生产、观光、消费于一体的美丽田园,打造美丽经济,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如平和县芦溪镇秀芦村改变过去单一种植蜜柚产业的发展模式,探索实施“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稻蛙菜”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开展“稻田蛙生态立体循环农业”特色项目。截至目前,共打造300多亩稻田蛙立体循环农业示范区,带动当地5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聚力融合产业,培育休闲旅游点。把美丽休闲旅游点建设融入乡村振兴“串点连线成片”线路进行升级打造。今年以来共打造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48个,初步培育了城郊融合型、山区特色型、滨海渔村型、田园风光型、文化旅游型等五种类型的休闲旅游特色样板,共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亿元。如南靖县梅林镇官洋村依托土楼品牌,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采取村企共建的模式,引进漳州通美“云水谣庄园”“云水谣风情街”等一批旅游项目,同时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旅馆住宿,扶持辖区内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等,吸引外出年轻人回乡创业。目前,全村约有农家旅馆及饭店120家、农家乐70余家,星级饭店、农家乐餐馆、旅游服务企业的经营者95%以上都是当地村民。(记者 吴静芳 通讯员 陈帆)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