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亿兴业银行年报披露!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新赛道迈出新步伐

zz.fjsen.com  2023-03-31 17:45:0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总资产突破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1%至9.27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至2223.74亿元;净利润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10.52%至913.77亿元;不良贷款率1.09%,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3月30日晚间,兴业银行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面对外部环境复杂深刻变化,该行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巩固基本盘、布局新赛道,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在服务稳经济大盘的同时实现自身稳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进一步升至第16位、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办资格、成为全国第10家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明晟(MSCI)全球ESG评级连续四年保持国内银行业最高评级A级。

客户“达新高”:

零售客户突破9100万 企金客户突破120万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末兴业银行零售客户突破910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5.82%至9175.20万户;企金客户突破12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4.30%至123.72万户;同业金融客户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客户是银行经营的底盘、立身之本。去年,兴业银行释放体制机制改革红利,持续优化客户分层分类经营体系,加快公私一体化重塑客户旅程,增强服务客户专业化、数字化、综合化能力,在客户规模攀登新高的同时,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零售客户中,贵宾客户较上年末增长9.58%至405.31万户,私行客户较上年末增长8.16%至6.30万户,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超220万户,位列银行业第3;企金客户中,有效及以上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4.79%至51.13万户,占企金客户比例稳步提升至41.33%。

深入践行“客户-业务-效益”的经营逻辑,兴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客户的多元金融需求中分享价值增长。去年营业收入增至2223.74亿元,非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34.67%,较上年末提升0.52个百分点;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52%至913.77亿元。

结构“新趋势”:

贷款增量居同类型银行第一 个人存款首破万亿

截至2022年末,兴业银行贷款较上年末增加5547.04亿元,增长12.53%,增量、增速均位居股份制银行第一。

在具体资产投向上,兴业银行紧跟国家战略导向,挺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主航道,加快向绿色、制造、科技、民生消费领域布局,提高业务结构与国民经济结构契合度。2022年末,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300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5800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40.34%和33.71%。其中,科创企业贷款、战略新兴产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更快,分别为56.59%、67.14%、76.65%。同时,进一步加快零售多元化发展,零售非按揭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178.20亿元,同比增长21.03%。

负债端,兴业银行加快向低成本、稳定型存款调整,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多低成本资金活水。2022年末,该行存款规模达到4.7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8%,高于总负债增速,占负债比重提升1.16个百分点至55.67%,其中,个人存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占各项存款比例达到22.99%,较上年末提升4.52个百分点,付息率下降2个BP至2.23%。

同时,兴业银行顺应存款定价机制调整与客户风险偏好变化,加大长期限稳定存款吸收,有序引导存量存款定价下调,压降高成本存款,持续优化负债成本,定期存款较上年末增长17.87%至2.61万亿元,付息率下降7个BP至3.08%,有力支撑该行加快资产投放,靠前发力,助力稳定经济大盘。

2022年下半年,随着经济企稳,兴业银行资产布局与负债管控成效显现,资产端收益率和负债端付息率环比实现改善企稳,第四季度,该行净息差环比提高9个BP,利息净收入环比增长5.92%。

战略“新局面”:

“三张名片”持续擦亮 新赛道布局渐见成效

去年,兴业银行深化推进涵盖零售、企金、科技等多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布局普惠金融、科创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为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提供更大舞台,在拥抱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科技创新大潮中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绿色银行方面,聚焦“降碳、减污、扩绿”,提速“全绿”转型,表内外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1.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53%,其中符合人行口径的绿色贷款余额6370.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34%,创近年新高;各类绿色投行业务融资规模1294.73亿元,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理财及ESG理财产品、绿色私募股权投资余额合计1850.70亿元。同时,成立碳金融研究院,推进绿色金融人才“万人计划”,持续增强绿色金融专业支撑。

财富银行方面,持续优化理财投研模式和产品谱系,做大做强理财业务,去年理财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7.21%至2.09万亿元,排名上升2位至全市场第三,理财综合能力连续21个季度蝉联全国性商业银行榜首。完善集团全产品谱系,兴业信托、兴业基金、兴业期货创设的主动管理类产品规模余额4295.27亿元。线上线下并进构建财富生态圈,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等销售渠道的理财保有规模突破5000亿元,达到5105.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6.25%。资产托管规模15.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3%。报告期末,集团零售AUM(资产管理规模)3.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33%。

投资银行方面,打造“商行+投行”2.0版,不断完善“投行生态圈”,持续巩固提升大投行中介撮合、投资、交易和做市能力。去年债券承销规模6860.83亿元,继续保持市场领先,银团融资、并购融资、资本市场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61.06%、77.01%、83.06%;FICC银行、债券银行能力持续增强,在债券、利率、汇率、贵金属等领域保持市场领先。报告期末,集团对公融资余额(FPA)7.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1%。

“三张名片”持续擦亮,也为兴业银行加快布局新赛道提供了重要抓手。2022年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能源金融融资余额、汽车金融融资余额、园区金融资产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4041.61亿元、3436.59亿元、4301.93亿元、2997.05亿元、1.72万亿元。

科技“新活力”:

科技投入同比增30% 科技人员占比提升至12%

进入数字时代,兴业银行把体制改革作为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招,揭牌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建立健全“一委四部一司一研究院”组织架构,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人才万人计划,加快构建“数字兴业”。

截至2022年末,该行科技投入达到82.51亿元,同比增长29.65%,占营业收入比重上升0.83个百分点至3.71%,科技人员达到6699人,集团科技人才占比较上年末提升5.41个百分点至11.87%。

数字底座进一步夯实。紧跟国家“东数西算”和“双碳”战略,启动贵安数据中心建设,核心系统软硬件顺利升级扩容上线,启动分布式核心工程建设,自主掌控系统比例提升3.95个百分点至78.55%,云原生技术体系系统上云率61.28%。

围绕“构建连接一切的能力,打造最佳生态赋能银行”愿景,兴业银行整合升级推出兴业普惠、兴业管家、兴业生活、钱大掌柜、银银平台“五大线上平台”,实现一个数字兴业、一站式场景服务。兴业普惠注册用户数较上年末增长714.44%,累计解决融资余额超过1000亿元;兴业管家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9.55%至99.29万户;兴业生活累计绑卡用户较上年末增长33.70%至3441.74万户;钱大掌柜注册用户数较上年末增长23.14%至1494.61万户;银银平台合作客户超5100家,上架公募基金产品超过6300支。

此外,作为第10家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机构,兴业银行全年开立数字实名钱包62.59万个,带动开立账户近18万户,并借助银银平台优势,与82家银行签约数字人民币2.5层合作,在2.0层运营机构中位居首位。

风控“新成效”:

聚焦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探索数字化授信新模式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9%,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贷款拨备覆盖率236.44%、拨贷比2.59%,风险抵补能力保持在较好水平。

针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与化解,兴业银行成立跨部门、总分行敏捷小组,整合全集团专业力量,母子协同、总分联动,有效推进多个风险项目的化解与清收,保持关键资产质量指标稳定。

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例,2022年末,该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2208.7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868.37亿元;不良资产率1.23%,较上年末下降0.74个百分点,不良资产余额27.2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3.39亿元,实现“三降”。

强化风险赋能,兴业银行推动风险与业务更加深入融合,针对科创企业特点,创新推出“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实行与“资金流”授信管控模式差异化的管理措施,为深化战略转型、加快新赛道布局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2022年,依托“技术流”模式,全年累计审批金额1.23万亿元,其中投放余额2004.92亿元。

在“技术流”模式加持下,兴业银行服务科创企业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29.28%至5.17万户,“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均位居同类型银行前列。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