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野景点”成流量密码 是“仙境”还是险境?
zz.fjsen.com 2023-05-17 09:50:52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宝藏秘境、绝美之地、不用门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旅游依旧是热门话题。 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除了那些受热捧的旅游胜地、知名景点外,一些市民为了避开人流,另辟蹊径,选择了未经开发、游离于正常监管外的“野景点”探险打卡。一些“野景点”也因在抖音、快手、小红书上被追捧而成为网红“野景点”。但由于承载力有限、配套设施缺乏,一些“野景点”存在安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规范和引导。 不愿“困于人海” 年轻人盯上“野游” 山谷溯溪、绝壁攀岩、山林穿越……从少数人的游戏到日趋风靡,户外探险因其刺激性与冒险性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五一”假期前夕,漳州及周边部分户外运动团体就开始公布一系列路线,与常规旅游观光路线不同,户外运动团队发布的多是一些未开发、未对外公开,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旅行路线,由多名“驴友”自行探路后组队前往。 户外登山团体领队小吴表示,为满足“新、奇、特”的户外冒险需求,如今不少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观光传统正规的旅游景点,而会选择一些“人迹罕至”的路线作为旅游目的地。一来,这类景点“藏在深闺人未识”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不会像热门景点那样客流拥挤;二来,“野景点”不用支付门票等费用,可降低旅游成本。“我们在发布这类路线前,会有专人先行前往踩点,然后再组织户外运动爱好者前往游玩。每次路线一发布,就会有很多‘驴友’积极报名组队,以年轻人居多。” 除了户外运动团队外,记者浏览发现,在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以及旅游推荐平台上,也有大量关于网红“野景点”的打卡推荐。例如在抖音平台上就有“驴友”推荐了一条小众路线,这条路线藏在一处深山,需自驾跑山路,驱车过浅滩,到达目的地可畅游小河、河滩上野炊,景色秀美、全程免费、免于堵车,被网友点赞转发数万次。 “小众”风光成流量密码 “尝鲜”亦是“尝险” 但令人担忧的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足迹越来越广,安全之弦却没有越绷越紧。不少人在经验和装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开启“说走就走”的户外探险。 一些网友和旅游平台,抱着吸引流量的目的,专门去一些人迹罕至的“野地”打卡,用滤镜等美图工具美化“野景点”,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毫无留心或避而不谈,以至于不明就里的游客纷至沓来。而这些“野景点”由于缺乏开发管理、没有旅游安全配套设施,部分游客在“野景点”被困、受伤的新闻屡见不鲜,例如,媒体曾报道过,四川省彭州市一处“野景点”突发山洪,酿成了游人伤亡的惨剧;在河南驻马店,有家长带娃野外戏水游泳,在被劝说的情况下仍无动于衷,随后孩子发生意外溺水,幸好被及时救起。 记者走访时了解到,在参与户外团之前,部分活动主办方会对此次户外体验的路线规划、活动内容、配备装备、难度系数等方面进行相关提醒,同时需要参与者购买保险并缴纳团费。部分活动还特别出示免责声明“不做无保护的攀爬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冒险。不允许出现独自疾走暴走和好奇新鲜擅自脱离整体团队的情况,违者一切责任自负。” 小吴解释道:“很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对参加活动的危险性估计不足,从事户外运动最重要的不是装备多精良、技术多高超,而在于对自己的体能和户外运动可能遇到的危险有清醒的认识。很多‘驴友’并没有进行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也没有户外运动的安全常识,这种情况下贸然参加户外‘野游’是很冒险的。”小吴举例,“一些未开发的登山路线不似普通景点,有护栏、阶梯和完备的防护设施,通常是山路崎岖陡峭,遇上雨天更是泥泞不堪,很容易打滑摔倒;进行户外登山露营,支帐篷、生火、结绳索都需要经过反复训练。如果在山上天气骤变,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支起帐篷,就可能发生危险。” 户外运动新手王宁此前参加了乌山的户外行程。因为没经验,登山时,只穿着普通运动服,蹬着不防滑的运动鞋上山,在穿越山谷时就不小心狠狠摔了一跤,在同行队友的帮助下,才得以顺利下山。“经此一险,我才认识到户外登山需要较为专业的运动装备护航,不然容易发生危险。” “驴友”直呼“被骗” 部分网红“野景点”遍地垃圾 除了安全问题外,因缺乏管理,“野景点”往往垃圾遍地、环境较差、设施欠缺。“驴友”阿斌说,“野景点”的路线因未完全开发,存在垃圾桶配备不足、无人管理、没有相应提醒的现象,因此路上矿泉水瓶、塑料袋等垃圾并不少见。 自驾游爱好者陈先生告诉记者:“我根据平台推荐,去过一个网红‘野景点’,看视频,那里风景秀丽、可以野营和游泳。到了那里后真有点被骗来的感觉,很荒凉、水也没有视频里的清澈,到处都是私搭乱挖的灶坑、火堆,垃圾也随处可见。更痛苦的是,那里没有厕所,非常不方便。” 去年,来自漳州蓝天救援队的25名队员,就到平和县灵通风景区开展环保公益活动。队员们在教官的指导下,穿戴好专业装备,熟练跨过栏杆,顺着峭壁往下滑,捡拾游客随手丢弃的垃圾。当天行动,队员们来到4个悬崖点,清理出20多袋垃圾,其中以食品包装袋、饮料瓶等为主。“这些山涧垃圾破坏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平时清理难度较大。”景区工作人员说道。 看到网红“野景点”垃圾遍地,不少网友在网上发声:“你带走垃圾的样子,比你站在瀑布下酷多了!” 部门着手整治 “野景点”想“转正”非易事 去年,文旅部印发了《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去年9月至11月开展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和治理未经相关部门许可,在一定场所或区域,违规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违规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7类行为,并要求旅行社、在线旅游企业等旅游经营者不得将私设“景点”作为旅游产品予以销售或推荐。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地方尝试令网红“野景点”变为旅游产业化的抓手。在贵州省开阳县,一度荒废的香火岩瀑布景区正在改造升级。不过,因受开发周期长、投资成本高等因素影响,“野景点”想“转正”并非易事。 漳州市徒步运动协会秘书长杨奇提醒:炎炎夏日到来,不少游客热衷于寻找“小众避暑地”,“驴友”从事户外运动时首先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学习一些急救技巧;外出时最好携带一些常用的药品和医疗用品,做好应急预案;同时,需要留意天气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户外活动。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