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建设乡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新增耕地工作

zz.fjsen.com  2023-09-16 17:45:0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诏安建设乡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和“七比一看”竞赛为抓手,全力推进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坚持积极行动、主动作为,扎实推进新增耕地工作。

突出“三个重点” 下好规划“先手棋”

高位推动谋全局。建设乡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属地原则制度,坚持把高质量推进补充耕地项目作为重要工程,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及管护工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村(社区)包村领导任副组长、相关村(社区)书记为成员的三级责任制。按照县自然资源局安排部署,充分调动乡相关所站、村委会、群众的力量,宣传提质改造项目政策,动员群众积极配合项目实施。截至目前,累计实施补充耕地项目6个,新增耕地面积339.44亩(其中水田224.06亩),目前已验收入库221.44亩(其中水田142.06亩),正在设计实施118亩的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及月港考溪自然村、建设农场240亩可实施地块,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潜力分析优选址。建设乡以二调、三调数据为基础,邀请县自然资源局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结合水利、农业、生态环境等部门的相关资料,套核形成补充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库“一张图”,精准掌握辖区内后备地块数据。全面开展后备资源分析,图斑筛选、实地踏勘,进行细致摸排,对可能实施的地块进行登记造册,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图斑地块,通过技术软件精准确定可实施地块范围线,各相关部门做到无缝对接,确保图斑面积多少,施工面积就是多少,减少地块浪费,确定可实施补充耕地580亩。

因地制宜定设计。建设乡深挖耕地后备资源、保障项目建设用地,一个项目、一套专班、一体联动合力推动补充耕地项目实施。严格按照补充耕地指标认定标准设计布局,充分利用原有田间道路以及周边水源,综合评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耕作的交通灌溉需求,做好格田整理促进和适应机械化耕作,形成完整的排灌耕作系统方案,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抗灾能力。

结合“三种方法” 擘划实施“关键招”

落实全程严监管。构建补充耕地监督机制,一方面,对补充耕地工作成效突出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给予公开表扬和资金奖励,注重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对于补充耕地工作不力的则给予通报批评,对未按照标准实施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以此来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定期召开补充耕地专题研究会,采取实时通报方式,压实补充耕地任务,落实落细督查职责,提高施工质量,让耕地“忙起来”,真正发挥“园改耕”效益。

推动项目大提速。实行立项、施工、验收,上图入库快速切换、滚动推进。按照科学规划、倒排工期、按图施工、突出重点、集中攻坚的工作思路,成立工作专班,增强效率意识,及时汇报工作情况,施工期间到项目现场监督工程施工,全力加快项目实施各环节工作,保证按时完成验收。同时,邀请自然资源局耕保股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实施,对发现的质量问题,立即协调整改,确保按时序进度完成施工任务。

提高土地适耕性。依据土地整治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标准,结合实际采取土地清理平整、田块归并、客土回填、改良培肥等工程措施,修建灌排工程和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切实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指导群众做好日常田间管理,根据土壤性质栽种合适作物,推进轮作倒茬,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以提升耕地地力,提高耕地质量。

落实“三项举措” 画好共治“同心圆”

确保入库无核减。项目竣工后,积极跟县自然资源局进行沟通协调,及时申请竣工验收、备案入库。领导小组成员多次深入实地,针对成活率不高、种植密度过低等问题,利用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对照设计图,逐片排查,及时整改,确保入库后指标无核减。

实现耕保可持续。明确了后期管护的资金,将新增耕地奖补资金的5%用于防弃耕、防损毁。与村民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而且充分遵循村民意愿,对确有种植能力的交由村民自主耕种,将持续跟踪核实管护和种植情况,确保新增耕地稳定耕作。将新增耕地巡察与土地执法巡察有机结合,确保补充耕地项目从立项、实施、验收到后期管护的“无缝对接”。同时,因地制宜,扩大补充耕地途径,充分挖掘后备资源潜力,实现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探索管理新模式。以村作为新增耕地管理实施的主体,采用“借鸡生蛋”的模式,将群众的小散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利用“小田并大田”的方法,进行去沟去埂、连块成片等方式改造集中流转的土地,变成新增耕地项目。新增耕地项目通过验收之后,再由村集体公开发包,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经营,这样既能获得新增耕地补助资金,又能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实现了“耕地得保护、农民得实惠、集体得发展、企业得效益”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下一步,建设乡将进一步压实压紧工作责任,对补充耕地项目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全面展示干在实处的新担当、走在前列的新形象,在补充耕地项目工作中当标杆、作表率,继续扛牢耕地保护责任,持续化解存量、杜绝增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荒地”回归“农地”、“良田”回归“粮田”,从而夯实粮食安全基石,守好“三农”基本盘,做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后半篇文章”。(蔡智强 文/图)

  • 责任编辑:沈文栋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